新聞 福建 福州 閩南 臺灣 國內 國際 娛樂 體育 圖庫 視頻
論壇 房產 創(chuàng)業(yè)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國 交友 婚嫁 親子

      海歸回國的誘惑——揭秘中國最高級別的人才計劃(6)

      5月18日,第十四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yè)博覽會上,一塊海外學人的宣傳畫十分醒目。記者 曹海鵬 | 攝

      百年海歸史

      第1代

      1872年—1875年,清政府送120名12~15歲幼童赴美留學。在這批少年歸國后,有不少以后成為清末民初的優(yōu)秀人才。

      代表人物:唐紹儀、唐國安、詹天佑

      第2代

      光緒初年派出的海軍留學生近百人,分赴歐洲各國學習,回國后擔任各級海軍將領。

      代表人物:嚴復、劉步蟾

      第3代

      20世紀初,不少人選擇前往日本留學,形成留日高潮。在20世紀頭十年中留日學生總數達5萬人以上。

      代表人物:黃興、宋教仁、廖仲愷

      第4代

      1907年,美國將部分庚子賠款用作中國辦高等教育和招收中國學生留美。1911年中國為選拔和預培留美學生,建立清華學校。此時,除了清華大學派送留學生外,還有大量“自助學者”赴美求學。

      代表人物:竺可楨、錢偉長、梁思成

      第5代

      從1915年開始,中國知識界的李石曾、蔡元培、吳稚暉等人提倡“勤以做工,儉以求學”,發(fā)起成立“留法勤工儉學會”,到1920年赴法求學人數已達1600人,逐步形成全國性潮流。

      代表人物:周恩來、鄧小平

      第6代

      1920年5月,蘇俄建立莫斯科東方大學招收遠東各少數民族和亞洲各國的革命青年。此一時期留學歐洲、蘇聯的學生,后來絕大部分成為優(yōu)秀的革命家、文學家和藝術家,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zhàn)爭走向勝利的支柱力量。

      代表人物:瞿秋白、劉少奇

      第7代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中央和地方政府繼續(xù)向美、英和西歐各國派遣官費留學生,自費留學生也人數迅增。二戰(zhàn)后,這批留學生回國時已是卓有成就的科學家和熟習現代產業(yè)技術的工程師。

      代表人物:朱光亞、唐傲慶

      第8代

      抗戰(zhàn)勝利后,很多留學生和學者滯留海外,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和老一代科學家們召喚年輕學子回國工作,數千名海外學子慨然歸國。

      代表人物:錢學森、鄧稼先

      第9代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即決定大規(guī)模向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派遣留學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派出的1.8萬多名留學人員全部回國,無條件地服從分配,成為后來發(fā)展工業(yè)和全面建立科研體系的骨干力量。

      代表人物:江澤民、李鵬、鄒家華、錢其琛

      第10代

      海歸一詞真正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末香港回歸時。1997年后的兩、三年間,大概有幾千名大陸歐美留學生到香港就業(yè)。2002年是海歸潮的高峰年。這批“海歸”不僅帶來了先進的管理和技術,也帶來了市場和觀念。

      代表人物:王志東、李彥宏、鄧中翰、周云帆、張朝陽、丁磊

       

      上一頁 1 23456下一頁
      責任編輯:海霞
      ?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峽網(海峽都市報社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
      福建報業(yè)新媒體發(fā)展有限公司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福建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本站由速網科技提供CDN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