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剛踏入初中校園的小毅遇到了一個困擾:上課時黑板上的字跡變得模糊不清。心急如焚的家長帶著小毅前往一家三甲醫(yī)院就診。經過一系列檢查,醫(yī)生給出了“雙眼屈光不正、雙眼弱視”的診斷,并為其驗配了眼鏡,同時進行了遮蓋療法與弱視精細訓練。
然而,經過半年治療,小毅的視力不但沒有絲毫改善,甚至更差了。日前,小毅媽媽帶孩子來到福州愛爾眼科醫(yī)院就診。檢查顯示——
裸眼視力:右眼0.3,左眼0.2;自鏡視力:右眼0.4,左眼0.5。
綜合驗光:右眼近視225度、散光325度;左眼近視300度、散光325度。
面對這一系列數據,福州愛爾眼科醫(yī)院斜視與小兒眼病科副主任醫(yī)師張文淑并未急于下結論。她深入詢問了小毅的病史,得知:從3歲起,小毅走路就時常撞到桌椅,夜晚更是不愿外出玩耍;家里掉落的物品,妹妹總能輕易發(fā)現(xiàn),而小毅卻常常視而不見;后來上學時,打羽毛球和籃球時接不住球,他感覺球會突然“消失”;更值得重視的是,小毅父母視力正常,但太奶奶卻在16歲時失明。
“僅看兒童視力下降且矯正后無法達到1.0,不能以此作為依據來診斷弱視,必須要全面采集病史,并結合雙眼視功能、眼底等詳細檢查。”張文淑主任建議小毅接受更為深入的檢查,同時邀請斜視與小兒眼病科主任楊少華共同會診。
眼底檢查時,經驗豐富的楊少華主任敏銳地發(fā)現(xiàn)小毅的視網膜顏色晦暗,血管變細,雙眼中周部視網膜色素沉著。
視野檢查發(fā)現(xiàn):小毅的雙眼視野嚴重縮小,僅剩中心一小部分管狀區(qū)域的視力,周邊視野幾乎完全喪失。楊少華主任及張文淑主任一致判斷可能是“視網膜色素變性”,并將小毅轉診至眼底病科。
視野檢查:雙眼管狀視野
歐堡自發(fā)熒光檢查:雙眼視網膜色素沉著、視網膜血管變細
高朋芬院長仔細為小毅查看眼底情況后,又完善了幾項相關檢查,最終明確診斷為“雙眼視網膜色素變性(簡稱RP)”,一種遺傳性、進行性致盲的視網膜疾病。
RP會導致視網膜感光細胞逐漸退化,從而造成嚴重的視力喪失。其典型癥狀包括夜盲、視野縮小和視力下降,這些癥狀通常在青少年時期開始顯現(xiàn),并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以往視網膜色素變性沒有明確有效治療手段,大部分患者因此不可逆致盲。近年來視網膜色素變性的基因治療臨床試驗開展為該病治療帶來希望。高朋芬院長指出,兒童眼底病常被誤診為弱視或者屈光不正,從而耽誤治療。她提醒:兒童視力下降,一定要到專業(yè)的眼科醫(yī)療機構進行詳細的眼科專業(yè)檢查,避免誤診和漏診。
責任編輯:趙睿
- 乍暖還寒時節(jié) 警惕“視力小偷”2025-03-10
- “能看清就不會拖累孩子了!”這個公益項目助六旬阿姨告別摸黑生活2025-02-20
- 年僅42歲,因忽視這個常見病雙眼視力驟降險失明,就醫(yī)時已是晚期2024-11-13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