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路上,常有八旬高齡的師傅,徒弟卻是二十多歲。人才斷層、資金缺乏之下,諸如溫州的彩石鑲嵌、萊蕪的傀儡戲、巫山龍骨坡“抬工號子”等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面臨絕跡。
對南京金箔鍛制技藝的省級傳承人葛義根來說,找到合適的徒弟,把手藝傳承下去,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技術含量高、體力消耗也大,年輕人愿意加入這一行業(yè)的很少。
這是中國燦若星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絕大多數的現(xiàn)狀,也是我們亟待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渴望涅槃的千年古法技藝
金箔以金條為主要原料,經過十多道特殊工序鍛制而成,薄如蟬翼,輕如鴻毛。一張金箔厚度僅有0.0012毫米,934張金箔才有1毫米厚,一萬張金箔僅重178.125克。
鬼斧神工的金箔鍛制技藝,最早可追溯到1700年前。其工藝獨特,至今仍屬于國家特殊保護機密,十幾道工序包括倒條、下條、拍葉、做捻子、沾捻子、打開子、裝家生、打了戲、出具、切箔等,其中打開子(打箔)是金箔鍛制工藝中難度與強度最大的一道工序,兩個人須面對面交替錘打上萬次,把一塊黃金“疙瘩”打成只有0.1微米左右的薄片。
金箔技藝最核心的烏金紙秘方,更是世界獨一無二的。鍛制金箔時,要用烏金紙包好金片,通過幾萬次鍛打制成15厘米見方、0.12微米厚的金箔。這就要求烏金紙耐沖擊、耐高溫、薄而不破。由烏金紙保證了金箔質量,而這一秘方,全世界也只有兩個人掌握。這種紙產于浙江上虞、富陽一帶,以當年生的嫩竹為料,經過五個伏季(夏天)的浸泡,漚爛后制成,又稱“五伏紙”。
作為第一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葛義根堅持認為,用人工捶打才是南京金箔真正該有的樣子。
但這門手藝并不是那么容易學習和堅守的。
學這門手藝就像學少林功夫一樣,開始就要“扎馬步”,屁股尖沾在凳子上,然后拿一根筷子來“劃筷子”練錘,要做到三點合一線。
據葛義根回憶,做學徒時,他每天早晨四點半起床,要先練一個多小時的基本功,無論是春夏秋冬。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無論天氣多熱、多冷,你都要穿個褲衩在那練功,練到身上冒汗,一天最少5個小時,而一般人幾分鐘都堅持不下來。
“這樣的基本功是要扎扎實實練好幾年,為的就是能在實地操作的時候,那個錘能夠永遠打在你的點子上面,叫不偏不倚,這是最起碼的要求,只有這樣師傅才能讓你上石頭一步步地去操作。因為你是打金箔,你的錘一歪就會把烏金紙打爛。”
這樣的手工鍛制,體力消耗也大,年輕人愿意入行的很少,而同時機器打箔嚴重沖擊了手工鍛制的市場。時過境遷,工業(yè)化的發(fā)展讓這項古老的技藝顯得有些無所適從。
談及金箔目前的發(fā)展,葛義根的言語間滿是落寞與遺憾:“如今堅持手工制作的就剩我一個人了。”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現(xiàn)在更需要的,是傳承者。” 葛義根說。去年初,葛義根收下第一對弟子楊文和戴登峰——兩人都只有20多歲。
“手工打箔是祖上傳下來的手藝、財富,我不能讓他爛在肚子了里,被我?guī)нM墳墓。要是這門手藝在我這里失傳了,這是我最大的罪過。”
失傳300年的東方之美
集歷代織錦工藝之大成的南京云錦也險些失傳。
云錦技藝是手工技藝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范,其工藝獨特,現(xiàn)代科技也無法復制,必須采用傳統(tǒng)提花木機織造,由提花工和織造工兩人配合完成。
南京云錦生產過程
古話說“寸錦寸金”,一方面云錦大量用金,物料昂貴;另一方面也由于織造起來異常辛苦,一天只能織出5-6厘米,勞動成本太高。
據南京云錦國家級傳承人周雙喜回憶,他18歲剛到云錦研究所時,一些還是解放前會云錦織造的老藝人,已經四散到各地,都六七十歲了,為了把云錦制造工藝傳承下去,又被召回來帶徒弟。
1958年,定陵明朝萬歷皇帝的遺骨初見天日時,身上的云錦龍袍色彩絢麗,燦若煙云。不料僅一瞬間,龍袍就碳化了,變得色彩全無,面目全非。
龍袍長17米,寬0.7米。用18000根經線,120000根緯線編織而成。輕、薄、透的真絲之上,織著飛卷的流云。云層之上,是17條飛騰的彩龍。其編織的技藝,可謂巧奪天工。
然而在當時,制作這件龍袍的技藝已經失傳300多年。
即便科技已經進步,但在日漸遺失的傳統(tǒng)手工藝上,仍有無法彌補的鴻溝。
包括周雙喜在內的南京云錦研究所的工作人員,花了五年時間,攻克了無數難題才將這龍袍復制成功。
它必須用中國2700多年來,不斷傳承不斷改進的專用木結構織機。
龍袍上的每塊料子如果材料不一樣,溫度不一樣,就會有伸縮,制成袍子的時候,花紋就拼不起來。
最難的是“挑花結本”。這是電腦代替不了的,也是云錦織造的精華所在。
據周雙喜介紹,要依著圖樣,按照一種奇特的原理,把絲的經線和棉的緯線,掛在一個巨大的木繃子上。就叫“挑花結本”。然后,再把織機上的絲線與這個“花本”相連,就能織出畫本上一模一樣的織物了。
為了學好這門技術,周雙喜鉆研了幾十年。事實上,掌握這門技術的云錦藝人已經不多了。
為了避免后繼無人,2013年初,18名年輕人成為周雙喜、鄔悉爾、郭俊等8位云錦大師的嫡傳弟子。
雖然帶了徒弟,但能否把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全部傳下去,還是個讓周雙喜疑慮的問題。
周雙喜說:“我60多歲了,已經是織造云錦年紀最大的人了。等我哪一天不在了,很多東西,恐怕也就消失了。”
南京云錦
另一個問題是創(chuàng)新。在周雙喜看來,云錦的生命力就在于變化。如果千篇一律,它的靈魂也就死了。
近年來,南京云錦研究所也一直致力于創(chuàng)新,比如在設計上創(chuàng)新元素,并與高級定制融合,2015年起連續(xù)兩年作為頂級面料登陸法國巴黎高級定制舞臺。
然而創(chuàng)新如何跟上市場依然是個問題。2017年南京云錦研究所創(chuàng)新的織造的妝花紗云錦《浴鶴圖》,清新、素雅,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合的典范,然而制造出這樣一幅出來已是不易:由高級織造師領銜織造,耗時半年,最難的時候一天只能織出一厘米。
責任編輯:趙睿
- 漳州非遺進校園展演在平和崎嶺彭溪小學舉行2018-06-14
- 江西非遺展現(xiàn)美好生活2018-06-14
- 58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匯聚大運河文化帶非遺大展2018-06-14
- 國家級“非遺”婺劇首次亮相新疆2018-06-12
- 蜀繡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孟德芝:將傳承創(chuàng)新融入血液2018-06-12
-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系列活動啟動2018-06-10
- 蝦油味“非遺”秀 中小學生成主角2018-06-10
- 2018年“魅力晉安 多彩非遺”活動成功舉辦2018-06-10
- 中國當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 保護非遺政府間委員會委員國2018-06-07
- 四川民間民俗精品節(jié)目展演 非遺傳承生如夏花2018-06-06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漳州非遺進校園展演在平和崎嶺彭溪小學舉行2018-06-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