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金融頻道>金融消保
分享

校園貸,又稱校園網貸,是指一些網絡貸款平臺或金融公司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的貸款業(yè)務。網站或金融公司作為中介平臺,為資金提供方和大學生需求方提供信息匹配,并對他們的身份及交易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審查。

作為互聯網金融發(fā)展的產物,網貸機構自產生后,紛紛在高校跑馬圈地。近幾年,不良網貸機構采取非法手段,誘導學生超前、過度消費,引發(fā)高利貸、騙貸等一系列惡性事件,給當事人及其家庭帶來嚴重傷害,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不良校園貸常見類型

1、不良貸

主要指那些采取虛假宣傳、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不合規(guī)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或給學生帶來惡意貸款的平臺。

溫馨提示:

不良校園貸往往存在費率不明、貸款門檻低、審核不嚴、不文明的催收手段、風險難控,要堅決抵制使用不良校園貸,對于一些臨時性資金需求應向家人或學校進行求助。

2、刷單貸

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學生求職心理,以刷單貸款獲取傭金名義進行的新型詐騙。

不法分子誘騙大學生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申請網絡貸款,將放款轉賬至騙子提供的指定賬號,學生每貸款一筆即可得到傭金。最后,騙子拿了放款的錢跑路,尚未償還的款項仍需申請人自己來償還。 

溫馨提示:

要高度警惕“刷單兼職”騙局,求職時一定要選擇正規(guī)、信譽高的單位,謹防“好心人”主動介紹工作的行為。

3、培訓貸

此類校園貸詐騙實為詐騙分子通過虛假宣傳方式,依托在培訓機構的外衣下,通過 “培訓課程費”為由誘騙學生辦理貸款繳費。

溫馨提示:

不要被培訓機構的人員所誘導,要謹慎報名培訓課程。若不慎陷入非法校園貸,可以通過司法途徑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大學生應明法用法。

4、傳銷貸

主要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園貸款平臺招募大學生作為校園代理并要求發(fā)展學生下線進行逐級斂財。多數學生是在不知情和利益驅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

判斷傳銷的三個標準:是否需要上交會費;是否讓發(fā)展下線;是否進行逐級提成。

溫馨提示:

了解傳銷詐騙的判斷標準,也要對各類以“校園貸款”名義進行的有關兼職代理保持警惕,謹防落入傳銷組織。

5、高利貸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規(guī)定,借貸雙方約定年利率超過36%的,定為高利貸,法律不予保障。

網貸平臺往往會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學生,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間,但實際上網貸并非如廣告宣稱的“低息”。加上平臺服務費、手續(xù)費,實際上是年利率20%以上的超高利息。若還加上滯納金,甚至能超過年利率36%變?yōu)榉欠ǜ呃J。

溫馨提示:

了解高利貸的評判標準,注意詳細了解利率、還款期限、逾期后果等信息進行全面評估,堅決抵制高息貸或高利貸平臺,一旦誤入陷阱,要及時報警。

6、多頭貸

主要指因從多個校園貸平臺進行貸款,形成一種“以貸還債”式的多頭貸。

溫馨提示:

以貸養(yǎng)貸只會自掘墳墓,要高度警惕,增強防范意識,不隨意填寫和泄露個人信息,對于推銷的網貸產品,切勿盲目信任,提高自身對網貸業(yè)務的甄別、抵制能力。

7、裸條貸

不法債主通過要挾借貸者以裸照或不雅視頻作為貸款抵押證據,當發(fā)生違約不還款時,放貸人以公開裸體照片和與借款人父母聯系的手段作為要挾逼迫借款人還款。

溫馨提示:

裸條貸往往給借貸者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致使借貸人不堪其擾而采取極端做法。一旦陷入裸條陷阱,要主動報告自己的借貸信息,并及時進行報警。

8、美容貸

通常是大學生受醫(yī)美銷售人員邀請做免費的美容咨詢,后被忽悠辦理貸款整形,錢直接匯至整形醫(yī)院。還有一些大學生本身沒有美容的需求,只是手頭緊想貸款,結果聽信騙子中介“免費美容還能貸款”的蠱惑,稀里糊涂地借了美容貸。

溫馨提示:

暑期是大學生整形高峰期,類似美容為旗號的消費糾紛、詐騙案也大幅上升。大學生在消費時應考慮個人和家庭的承受能力,避免過度消費。不要被“免費”、“優(yōu)惠”、“便宜”等字樣沖昏頭腦,每一次的簽字與個人證件的出示、復印、掃描都需要三思而后行。 

最新金融消保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首部全品類老茶研究專著《中國老茶淺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