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4日從民政部獲悉,民政部近日發(fā)布《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規(guī)定疫情防控期間救助管理機構救助期限可以放寬到14天,受助期滿后可根據(jù)工作實際和疫情防控情況繼續(xù)延長救助期限。
指南要求,對所有進入救助站和在站人員應進行身體檢視和登記工作,凡進站必須測量體溫、佩戴口罩,未經(jīng)身體檢視一律不許入站。求助人員發(fā)熱者,尤其是伴有乏力、干咳等癥狀,救助管理機構應當立即上報當?shù)匾咔榉揽刂笓]機構并按其規(guī)定和要求及時、妥善處置,同時上報主管民政部門和當?shù)匦l(wèi)生健康部門。
同時,應詢問求助人員來站前的14天期間內,是否有疫區(qū)接觸史或與確診、疑似新冠肺炎感染者接觸史以及兩周內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在公共場所停留情況,并通過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tǒng)核實,在《求助登記表》上登記錄入,發(fā)現(xiàn)情況應及時上報。
指南明確,對拒不如實提供個人信息,不接受體溫測量,拒絕回答救助管理機構有關疫區(qū)接觸史詢問的人員,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不予救助并按照規(guī)定出具《不予救助通知書》,并及時將有關情況上報當?shù)匾咔榉揽刂笓]機構。
指南要求,疫情防控期間,各地暫停受助人員送返工作,確有必要送返的,應提前溝通并進行體檢,由醫(yī)療機構出具健康證明并向同級民政部門報備。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受助人員,觀察期滿14天無異常情況,主動要求自行離站的,要將受助人員信息通報其自述離站后的流入地救助管理機構并報告同級民政部門。
此外,指南還要求救助管理機構實施封閉式分區(qū)域管理,除救助機構工作人員、定點聯(lián)系救助管理機構的市縣民政部門工作人員、救助管理機構第三方監(jiān)督員外,原則上不對外開放。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民政部:對散布虛假信息的社會組織從快從嚴依法查辦2020-01-30
- 民政部:對不履行撫養(yǎng)和監(jiān)護責任父母實行失信懲戒2019-07-11
- 民政部:事實孤兒保障工作將于2020年全面實施2019-07-10
- 民政部:開展脫貧攻堅的全國性社會組織共686家2019-06-28
- 民政部:中國地名學會等6家社會組織年檢不合格2018-12-04
- 重塑福彩業(yè)形象 要靠制度靠監(jiān)管靠改革2018-09-14
- 民政部:2017年全國社會捐贈達755.3億元2018-09-06
- 民政部舉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主題宣講活動2018-06-27
- 民政部“明天計劃”赴藏 醫(yī)療救助150余名孤殘兒童2018-06-07
- 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啟動國家Ⅲ級救災應急響應2017-08-0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