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 韓國林業(yè)研究人員3月31日說,盡管在該國東南部地區(qū)延燒一周有余的大型山火主要火點已全部撲滅,但林業(yè)專家警告,山火令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迅速退化,受影響地區(q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可能需要100年才能完全恢復。

韓國“最嚴重山火”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 完全恢復或需百年

這是3月27日晚拍攝的韓國慶尚北道青松郡山火現(xiàn)場。新華社記者姚琪琳攝

《韓國先驅報》3月31日報道,包括韓國國立山林科學院最新報告在內的多份關于大型山火的報告都強調,結構恢復需要30多年,生態(tài)完全穩(wěn)定則需要長達100年的時間。雖然生物種類的恢復時間各不相同,但樹木需要幾十年才能重新長成,而森林動物依賴于棲息地的充分恢復。由于生態(tài)過程復雜,土壤恢復需要更長時間。

韓國《中央日報》援引韓國國立山林科學院2023年一份林火災后恢復報告內容報道,不同物種的恢復速度各不相同:平均而言,魚類大約需要3年,水生動物需要9年,昆蟲需要14年。然而,即使過20年,哺乳動物的數(shù)量也只能恢復到原來水平的81%至86%,鳥類能恢復到62%至72%。

韓國山林廳和國立山林科學院說,土壤需要上百年才能完全恢復。森林土壤由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長期相互作用形成,需要數(shù)十年才能逐步恢復穩(wěn)定。被燒毀的土地可能需要30多年才能恢復成森林的樣子,需要大約一個世紀才能達到生態(tài)平衡。

韓國“最嚴重山火”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 完全恢復或需百年

  這是3月22日拍攝的韓國慶尚南道金海市附近的山火現(xiàn)場。新華社/紐西斯通訊社

韓國山林廳前廳長南成鉉說:“(火災后)微生物會死亡,損害生態(tài)系統(tǒng),增加松材線蟲病和其他病蟲害的風險。”他警告說,由于大火破壞土壤,導致其喪失過濾功能,會令有害物質隨雨水進入沿海水庫,對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構成嚴重威脅。另外,由于植被和落葉被燒毀,即使是小雨也會引發(fā)水土流失,導致山體滑坡和洪水等次生災害。

這次韓國大規(guī)模山火3月21日始于慶尚南道山清郡,次日在慶尚北道義城郡出現(xiàn)山火。強風作用下,山火迅速蔓延至安東、青松、英陽、盈德等多個市郡,發(fā)展為韓國有記錄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森林火災。

韓國“最嚴重山火”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 完全恢復或需百年

3月27日晚,受災群眾在韓國慶尚北道英陽郡一處避難所過夜。新華社發(fā)(全休相攝)

據(jù)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統(tǒng)計,持續(xù)一周有余的山火導致30人喪生、40余人受傷,超過3000處房屋受損,數(shù)十處國家遺產遭受損失。山火過火面積累計超過4.8萬公頃,另有6800余人因山火流離失所。

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長高綺童說,預計這次山火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將是韓國歷史上最嚴重的。

韓國山林廳和地方政府3月31日評估,山火造成的損失約為2萬億韓元(約合99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土地和建筑物的損失。依照韓國《文化日報》說法,山火造成的財產損失總額或達2.45萬億韓元(121億元人民幣),接近自1995年以來所有野火造成的經濟損失總和。

韓國警方3月30日通報,這次山火可能由一名56歲男子在祭掃時引發(fā)。《韓國時報》說,考慮到山火嚴重程度,已有韓國國會議員提出議案,旨在提高現(xiàn)有法律中對意外引發(fā)山火等情況的最低量刑標準。(喬穎)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馬里奧賽車:世界》新增2個游戲模式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