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福建頻道>平潭新聞
分享

到博物館叩響平潭歷史之門

南島語族玉玨吸引了一名參觀者注意。江信恒 攝

要想了解一座城,不妨從一場說走就走的“Museum Walk”(博物館漫步)開始。

近日,記者走進平潭新開館的殼丘頭遺址博物館,為你揭開嵐島千年風韻的神秘面紗,探尋南島語族文明起源與擴散的密碼。

殼丘頭遺址博物館位于蘇平片區(qū)上攀村,毗鄰殼丘頭遺址群,總建筑面積達1.34萬平方米。

到博物館叩響平潭歷史之門

參觀者在曲面大屏前駐足,觀看影片《先民的一天》。江信恒 攝

在這里,歷史與現(xiàn)代相互交融碰撞。博物館的整體造型獨具匠心,簡約的設計元素與地域文化特色巧妙融糅,從遠處望去既像山巒又似波浪,與平潭濱海島城的氣質(zhì)十分契合。而在建筑入口處,幾乎每個人都會在一扇巨大的落地窗前停留打卡,透明的窗口如同一雙眼眸,透射出館內(nèi)珍藏的千年奧秘。

作為一個地標性建筑,殼丘頭遺址博物館按照不同主題,設置了“向海而生——平潭史前文化”“風好揚帆——南島語族航海術與文化”“南島藝韻——寶爾博物館珍藏”三個展廳,以“源”“流”“彩”為主線,通過豐富的展品、翔實的史料以及虛擬現(xiàn)實、互動體驗等先進的展陳手段和多媒體技術,全方位展示南島語族的獨特文化。

開館當日,游人如織。踏入一號展廳,柔和的燈光從頂部灑下,一下就將人拉入探秘的氛圍中,仿佛進入一個靜謐空間。陶壺、陶杯、石錛、貝飾……一件件展品整齊陳列于展柜之中,按照西營遺址、殼丘頭遺址、東花丘遺址和龜山遺址的順序依次布設。

到博物館叩響平潭歷史之門

展出的南島語族腰帶貨幣,由貝殼和植物纖維制成。記者 郭雅瑩 攝

仔細看,各件展品的表面外觀雖談不上精致,甚至略顯粗糙,卻蘊藏著先民的聰明智慧。

“南島語族先民原來是這樣捕獵的!”一名游客感嘆。狩獵、烹飪、祭祀……在展廳深處,一面曲面大屏正循環(huán)播放著影片《先民的一天》,詳細解構(gòu)先民的日常。

屏幕對面,矗立著多組造型各異的先民雕塑,讓人仿佛置身于數(shù)千年前的南島語族聚落,耳邊回蕩起來自遠古的聲音:先民敲打石器時,發(fā)出清脆聲響;燒制陶器時,火塘里噼啪作響;阿爸出海捕撈滿載而歸,草屋中傳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靠海吃海”是南島語族先民的生存法則。作為一個向海而生的族群,南島語族先民在實踐中積累了先進的造船和航海技術,其足跡橫跨整個南太平洋。

這在二號展廳便可見一斑。步入其中,一面以海浪為背景的藍色墻面映入眼簾,海島文明故事隨之翻開篇章。沿著南島語族先民遷徙路線,該展廳有東南亞島嶼、近大洋洲等展區(qū),陳列著航海器具、早期部落建筑模型等文物,靜靜地訴說著千年前與風浪搏擊的南島語族先民勇于探索未知的冒險故事。

再往前走,互動裝置體驗點前已排起長隊。借由多媒體數(shù)字技術,大量游客被“硬控”于此,不僅可以體驗早期南島語族先民的航海術,還能通過互動屏幕“試穿”南島語族服裝、繪制面部紋飾。

到博物館叩響平潭歷史之門

展出的南島語族面具極具特色。記者 郭雅瑩 攝

你能想象南島語族的美學是怎樣的別具一格嗎?三號展廳攜手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美國寶爾博物館共同推出南島語族主題展覽,向考古迷獻上了一份文化大餐。步入其間,來自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的面具藝術展率先進入視野,面具形態(tài)各異,可沿身體垂至穿戴者腰部,頗具造型感,常用于舞蹈儀式。

這是該館開館后的首個重量級展覽,布局以太平洋島嶼為軸,薈萃了源自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斐濟等國家和地區(qū)的186件珍藏,深度呈現(xiàn)南島語族文化與福建史前海洋文化之間的關系,以及審美意識的延續(xù)。

從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至今,滄海桑田,海洋文明的火種代代相傳。這片島嶼仍藏著許多未解之謎,留給世人無盡的遐思。

遠航歸來,總有故事可說。殼丘頭遺址博物館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將那段以海為家、穿越風雨、傳播文明的故事,娓娓道來……(見習記者 劉宇捷 記者 張哲昊)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藝”起欣賞 福建文藝作品視頻類獲獎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