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走進教室的AI,如何讓孩子更好學習

福州星語學校學生借助AI進行體育鍛煉。曾子欣 攝

走進教室的AI,如何讓孩子更好學習

在福州屏東中學,師生利用AI設備開展課間體育活動。曾子欣 攝

AI激發(fā)校園新活力

“看屏幕!舉手!開始跳!”

3月中旬,在福州市星語學校的一節(jié)體育課上,老師開啟了“AI運動”系統(tǒng)。學生跳遠后,電子設備的屏幕很快就顯示了成績:150厘米。

在另一個場地,隨著光圈在不同區(qū)域亮起,孩子們向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跳躍或踩擊地墊。這套光電地膠訓練系統(tǒng),通過眼神對“光”的追蹤,達到了眼、手、腳協(xié)調配合來刺激腦信號活躍的目的。

作為一所招收孤獨癥孩子的學校,福州市星語學校正在利用AI,助力學生進行籃球、跳繩、立定跳遠、開合跳等運動。

“孩子們更喜歡體育課了!”星語學校副校長孫朝斌告訴記者,智慧體育建設通過個性化教學、實時反饋、增強參與度,提升了孤獨癥孩子的運動技能。

新學期伊始,福州屏東中學學生就發(fā)現學校操場邊新添了一批AI智慧體育設備。課間時分,同學們紛紛利用這些設備進行訓練并測試成績。

副校長曾志勇向記者介紹,這批AI智慧體育設備完全對標中考體育考試的使用標準。學生完成動作后,老師可以通過設備的即時回放功能,結合系統(tǒng)的精準提示,迅速指出動作中的問題所在,從而進行更加有效的個性化訓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不僅是體育課,AI在學科教學中也顯露“才干”。

“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大屏幕上,AI數字人——理學大師“朱熹”頭戴紗帽、身穿長袍,緩緩說出他的哲學觀點。這是福州第八中學歷史學科課堂的一幕,也是該校“AI賦能教學”的一角。

歷史學科教研組組長林婷介紹說:“借助AI技術,讓歷史長河里的思想大家‘活’起來,給學生們帶來全新的體驗,激發(fā)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

思政課堂則出現了“左宗棠”,他與學生進行了一場“關于國家救亡圖存”的對話。愛因斯坦、李白等AI數字人則化身“跨學科導師”,引導學生通過“提問—追問—驗證”完成知識建構。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更多老師了解人工智能新工具的運用,去年以來,福州各校紛紛開展人工智能相關培訓、講座等。今年3月中旬,福州市67個名師工作室第一次開展集中培訓,邀請專家為一線教師傳授“技術賦能+學科融合”的實踐路徑。

新的課題需要破題

“AI在體育、藝術以及文科的教學上提供了一定助力,但對于理科來說目前并不好用。”福州八中教務處副主任、智慧中心副主任林榮輝認為,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涉及的公式,基本上都需要重新構建。“AI需要特定的術語和理解方式。目前我們也在完善這塊內容。”

林榮輝的擔憂不無道理。著名人工智能專家、北京大學智能學院院長朱松純在專著中提到:大模型訓練數據集的不透明性,以及人類評估時所采取的指標差異,可能導致人類高估了大模型的真實性能。“比如,經過統(tǒng)計,在處理一個小學難度的數據集時,即使是采用了多步迭代策略的大模型,其正確率也難以超過50%。”

“建設人工智能校園,資金需求比較大。”屏東中學是國家級人工智能基地校,曾志勇深有感觸,“真正適用于每所學校的AI系統(tǒng),關鍵在于妥善解決大模型的數據接入難題,同時要有相關硬件的支持。在此基礎上,依據學校獨特的學生情況,不斷‘投喂’學習數據、行為表現數據等,量身打造本土化的專屬數據庫,這樣才能借助AI技術開展精準的分析與決策。”

曾志勇描述了這樣的理想場景:當數據“喂養(yǎng)”到一定程度的時候,AI就可以實現個性化的作業(yè)設計,真正減輕師生的負擔。

“當下學校教學多是基于教師的經驗,若AI能夠對單個學生進行素養(yǎng)可視化的畫像評估,那教育的未來就真的很美好!”他說。

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教學中已經面臨如何適應和學會使用新工具的問題。學生和家長端也反饋來了新問題。

具有20年教學經驗的張佳(化名)老師發(fā)現,她教的六年級學生用AI寫作文上交:“作文的遣詞造句過于嚴謹完美,以至于一眼就能判斷這不是孩子寫的。”但班上有些家長卻說:“AI時代來了,還要做這么多作業(yè)干什么?”

對此,她舉辦了一場課堂辯論:“AI是超人助手,還是偷懶神器?”

正方學生認為:AI能幫學生快速查資料、糾正錯題、激發(fā)創(chuàng)意。

反方學生認為:過度依賴會失去思考能力、可能抄襲、產生錯誤信息。

最后,老師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AI使用文明公約——要用AI解決真問題,要二次加工AI內容,要注明AI協(xié)助,不用AI代寫作業(yè),不信AI錯誤答案,不沉迷AI對話。

“AI時代,讓學生都不接觸AI是不可能的,未來社會需要的是會用AI的人。”張佳說,她還給全班布置了作業(yè):與家長共同完成“AI家書”——用AI生成一封給20年后的自己的信,再手寫修改。這個作業(yè)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好評。

促進教育數字化迭代升級

今年寒假期間,許多中小學首次布置AI創(chuàng)意寒假作業(yè)——比如一年級開展AI配音實踐作業(yè),二年級制作AI新年賀卡,高年級則利用AI設計蛇年吉祥物,等等。

從更大的層面看,AI教育有了成為必修課的趨勢。2024年年底,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2030年前在中小學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在校園里,AI賦能教學的探索正變得豐富而廣泛。

福州屏東中學兩棟教學樓之間,有三四畦小菜地,種了綠油油的蘿卜苗和香菜。

“菜地種什么,是AI根據這里的陽光、土壤等數據給出的建議。”該校教師鄭璟介紹說,學校結合智慧物聯(lián)網和開源AI大模型技術,創(chuàng)新性地將智慧農業(yè)引入校園,打造“智慧農情監(jiān)測站”和“智慧農情云上展示平臺”,為學生提供了“云上+實踐”“智慧+勞動”的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模式。

學校通過改造傳統(tǒng)種植區(qū),將農業(yè)育種、作物生長、病蟲害防治、水肥一體化等智慧農業(y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展現給學生。后者在參與智慧農業(yè)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學到農業(yè)知識,還能通過AI技術進行數據分析,粗淺掌握現代農業(yè)生產中的智能化管理技能。

“將新質生產力中的豐富科技元素融入勞動教育,這是跨學科教學探索的一部分。”該校校長鄭其瑞說。2024年9月,學校依據校情制定了《AI人工智能與學科融合實施方案》,開展了相關教育教學研究活動,讓校園因數字化更精彩。

而在福州八中,利用低代碼平臺,該校的語文教師可以快速搭建閱讀打卡、寫作分享、古詩詞學習等各類教學智能體;后勤教師可以快速創(chuàng)建設備報修、請假審批、物資申領等各類管理智能體。該校計劃通過AI結合更多學科,建立一個校內“知識庫”,最終為區(qū)域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可復制的“八中經驗”。

“我們正嘗試從‘工具應用’走向‘生態(tài)重構’。”福州八中校長陳晨認為,“讓人工智能真正成為激發(fā)師生潛能、重塑教育本質的變革力量。”目前,該校已形成“AI+基礎學科”“AI+項目式學習”“AI+創(chuàng)新素養(yǎng)”三大課程群,相關成果獲評教育部智慧教育優(yōu)秀案例。

福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目前,福州共計兩批次100所學校申報并通過市級中小學智慧校園試點校驗收。2024年,福州市共有13個案例被確定為全國智慧教育優(yōu)秀案例。

今年,福州市將遴選3所特殊教育學校和10所農村中小學進行試點,新培育一批智慧校園試點學校和人工智能試點學校,擴大數字化賦能“半徑”,不斷豐富福州數字教育生態(tài)體系,探索智慧督導、數字心理健康等數字化場景,推動福州教育數字化智能化迭代升級。(報業(yè)集團記者 林密 鄭琳琳 曾子欣)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日本米價連續(xù)12周創(chuàng)新高 一袋大米均價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