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星語學校學生借助AI進行體育鍛煉。曾子欣 攝
在福州屏東中學,師生利用AI設備開展課間體育活動。曾子欣 攝
AI激發(fā)校園新活力
“看屏幕!舉手!開始跳!”
3月中旬,在福州市星語學校的一節(jié)體育課上,老師開啟了“AI運動”系統(tǒng)。學生跳遠后,電子設備的屏幕很快就顯示了成績:150厘米。
在另一個場地,隨著光圈在不同區(qū)域亮起,孩子們向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跳躍或踩擊地墊。這套光電地膠訓練系統(tǒng),通過眼神對“光”的追蹤,達到了眼、手、腳協(xié)調配合來刺激腦信號活躍的目的。
作為一所招收孤獨癥孩子的學校,福州市星語學校正在利用AI,助力學生進行籃球、跳繩、立定跳遠、開合跳等運動。
“孩子們更喜歡體育課了!”星語學校副校長孫朝斌告訴記者,智慧體育建設通過個性化教學、實時反饋、增強參與度,提升了孤獨癥孩子的運動技能。
新學期伊始,福州屏東中學學生就發(fā)現學校操場邊新添了一批AI智慧體育設備。課間時分,同學們紛紛利用這些設備進行訓練并測試成績。
副校長曾志勇向記者介紹,這批AI智慧體育設備完全對標中考體育考試的使用標準。學生完成動作后,老師可以通過設備的即時回放功能,結合系統(tǒng)的精準提示,迅速指出動作中的問題所在,從而進行更加有效的個性化訓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不僅是體育課,AI在學科教學中也顯露“才干”。
“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大屏幕上,AI數字人——理學大師“朱熹”頭戴紗帽、身穿長袍,緩緩說出他的哲學觀點。這是福州第八中學歷史學科課堂的一幕,也是該校“AI賦能教學”的一角。
歷史學科教研組組長林婷介紹說:“借助AI技術,讓歷史長河里的思想大家‘活’起來,給學生們帶來全新的體驗,激發(fā)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
思政課堂則出現了“左宗棠”,他與學生進行了一場“關于國家救亡圖存”的對話。愛因斯坦、李白等AI數字人則化身“跨學科導師”,引導學生通過“提問—追問—驗證”完成知識建構。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更多老師了解人工智能新工具的運用,去年以來,福州各校紛紛開展人工智能相關培訓、講座等。今年3月中旬,福州市67個名師工作室第一次開展集中培訓,邀請專家為一線教師傳授“技術賦能+學科融合”的實踐路徑。
新的課題需要破題
“AI在體育、藝術以及文科的教學上提供了一定助力,但對于理科來說目前并不好用。”福州八中教務處副主任、智慧中心副主任林榮輝認為,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涉及的公式,基本上都需要重新構建。“AI需要特定的術語和理解方式。目前我們也在完善這塊內容。”
林榮輝的擔憂不無道理。著名人工智能專家、北京大學智能學院院長朱松純在專著中提到:大模型訓練數據集的不透明性,以及人類評估時所采取的指標差異,可能導致人類高估了大模型的真實性能。“比如,經過統(tǒng)計,在處理一個小學難度的數據集時,即使是采用了多步迭代策略的大模型,其正確率也難以超過50%。”
“建設人工智能校園,資金需求比較大。”屏東中學是國家級人工智能基地校,曾志勇深有感觸,“真正適用于每所學校的AI系統(tǒng),關鍵在于妥善解決大模型的數據接入難題,同時要有相關硬件的支持。在此基礎上,依據學校獨特的學生情況,不斷‘投喂’學習數據、行為表現數據等,量身打造本土化的專屬數據庫,這樣才能借助AI技術開展精準的分析與決策。”
曾志勇描述了這樣的理想場景:當數據“喂養(yǎng)”到一定程度的時候,AI就可以實現個性化的作業(yè)設計,真正減輕師生的負擔。
“當下學校教學多是基于教師的經驗,若AI能夠對單個學生進行素養(yǎng)可視化的畫像評估,那教育的未來就真的很美好!”他說。
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教學中已經面臨如何適應和學會使用新工具的問題。學生和家長端也反饋來了新問題。
具有20年教學經驗的張佳(化名)老師發(fā)現,她教的六年級學生用AI寫作文上交:“作文的遣詞造句過于嚴謹完美,以至于一眼就能判斷這不是孩子寫的。”但班上有些家長卻說:“AI時代來了,還要做這么多作業(yè)干什么?”
對此,她舉辦了一場課堂辯論:“AI是超人助手,還是偷懶神器?”
正方學生認為:AI能幫學生快速查資料、糾正錯題、激發(fā)創(chuàng)意。
反方學生認為:過度依賴會失去思考能力、可能抄襲、產生錯誤信息。
最后,老師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AI使用文明公約——要用AI解決真問題,要二次加工AI內容,要注明AI協(xié)助,不用AI代寫作業(yè),不信AI錯誤答案,不沉迷AI對話。
“AI時代,讓學生都不接觸AI是不可能的,未來社會需要的是會用AI的人。”張佳說,她還給全班布置了作業(yè):與家長共同完成“AI家書”——用AI生成一封給20年后的自己的信,再手寫修改。這個作業(yè)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好評。
促進教育數字化迭代升級
今年寒假期間,許多中小學首次布置AI創(chuàng)意寒假作業(yè)——比如一年級開展AI配音實踐作業(yè),二年級制作AI新年賀卡,高年級則利用AI設計蛇年吉祥物,等等。
從更大的層面看,AI教育有了成為必修課的趨勢。2024年年底,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2030年前在中小學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在校園里,AI賦能教學的探索正變得豐富而廣泛。
福州屏東中學兩棟教學樓之間,有三四畦小菜地,種了綠油油的蘿卜苗和香菜。
“菜地種什么,是AI根據這里的陽光、土壤等數據給出的建議。”該校教師鄭璟介紹說,學校結合智慧物聯(lián)網和開源AI大模型技術,創(chuàng)新性地將智慧農業(yè)引入校園,打造“智慧農情監(jiān)測站”和“智慧農情云上展示平臺”,為學生提供了“云上+實踐”“智慧+勞動”的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模式。
學校通過改造傳統(tǒng)種植區(qū),將農業(yè)育種、作物生長、病蟲害防治、水肥一體化等智慧農業(y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展現給學生。后者在參與智慧農業(yè)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學到農業(yè)知識,還能通過AI技術進行數據分析,粗淺掌握現代農業(yè)生產中的智能化管理技能。
“將新質生產力中的豐富科技元素融入勞動教育,這是跨學科教學探索的一部分。”該校校長鄭其瑞說。2024年9月,學校依據校情制定了《AI人工智能與學科融合實施方案》,開展了相關教育教學研究活動,讓校園因數字化更精彩。
而在福州八中,利用低代碼平臺,該校的語文教師可以快速搭建閱讀打卡、寫作分享、古詩詞學習等各類教學智能體;后勤教師可以快速創(chuàng)建設備報修、請假審批、物資申領等各類管理智能體。該校計劃通過AI結合更多學科,建立一個校內“知識庫”,最終為區(qū)域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可復制的“八中經驗”。
“我們正嘗試從‘工具應用’走向‘生態(tài)重構’。”福州八中校長陳晨認為,“讓人工智能真正成為激發(fā)師生潛能、重塑教育本質的變革力量。”目前,該校已形成“AI+基礎學科”“AI+項目式學習”“AI+創(chuàng)新素養(yǎng)”三大課程群,相關成果獲評教育部智慧教育優(yōu)秀案例。
福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目前,福州共計兩批次100所學校申報并通過市級中小學智慧校園試點校驗收。2024年,福州市共有13個案例被確定為全國智慧教育優(yōu)秀案例。
今年,福州市將遴選3所特殊教育學校和10所農村中小學進行試點,新培育一批智慧校園試點學校和人工智能試點學校,擴大數字化賦能“半徑”,不斷豐富福州數字教育生態(tài)體系,探索智慧督導、數字心理健康等數字化場景,推動福州教育數字化智能化迭代升級。(報業(yè)集團記者 林密 鄭琳琳 曾子欣)
責任編輯:趙睿
- 數字福州集團攜手福建師大,開啟國產大模型微調實操盛宴2025-03-24
- 廈門臺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基地服務聯(lián)盟開啟“智”變之旅2025-03-19
- 湖里區(qū)臺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基地服務聯(lián)盟首屆茶話會舉行2025-03-19
- 首例!男子用AI寫色情小說牟利獲刑10個月2025-03-14
- 中國AI新星Manus爆火 全網搶邀請碼:AI獨立工作能力再升級2025-03-06
- AI回答養(yǎng)育小孩到大學畢業(yè)要多少錢?數據拆解“吞金獸”的百萬賬單2025-03-06
- 臺灣工具機業(yè)者望兩岸合作共抓AI機遇2025-03-05
- 中國首款AI IDE:字節(jié)跳動宣布Trae國內版發(fā)布2025-03-04
- 不必過于焦慮被AI替代2025-03-03
- 百度文心大模型最新信息,4.5將于3月16日發(fā)布2025-02-2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長樂民間藝人傳承梅花剪紙藝術2025-03-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