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福建 福州 閩南 臺灣 國內(nèi) 國際 娛樂 體育 圖庫 視頻
論壇 房產(chǎn) 創(chuàng)業(yè)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國 交友 婚嫁 親子

      獨立學院大舉單飛是否為時過早?(2)

      前車之鑒 褪去“母體光環(huán)”恐招生困難

      不久前,中山大學高層與南方學院投資方——廣東珠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在一次會議上表達了“轉(zhuǎn)設”的必要性。

      “母體學校一方認為目前雙方簽署的合同期限未滿,暫不考慮獨立問題,希望南方學院在目前的環(huán)境下順勢發(fā)展下去。”陳騰華給出母體學校的說法。

      雙方在南方學院“獨立”問題上態(tài)度均比較模糊。個中緣由不言自明,一旦“獨立”,財產(chǎn)必須“分家”,那將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大難題。

      “南方學院投建時大概花了3—4億元,經(jīng)過6年的快速發(fā)展,學校資產(chǎn)已經(jīng)增加了不少?!饼嫶蟮挠行钨Y產(chǎn)是一方面,多年積攢下的無形資產(chǎn)又要怎么評估呢?陳騰華認為這是個技術難題。

      而且,母體學校也不見得愿意慷慨舍棄每年從獨立學院獲得的可觀收益。這里指的是獨立學院每年向母體學校上繳的“管理費”。在廣東,管理費一般在學費收入的20%上下波動。

      獨立學院本身如此敏感,有著前車之鑒。

      早在2008年10月,4所來自我國東北地區(qū)的獨立學院就率先從母體學校中脫離出來。不幸的是,獨立后第二年,它們被招生困難的窘迫纏繞著,差點“窒息”,迫切渴望重回母體學校懷抱。鄭州大學升達學院也在獨立后首次招生就遭遇“滑鐵盧”,被看作“獨立”后負面效應遠超預期的典型。

      南方學院去年一項調(diào)查顯示,報考該校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看中該校與中大的關聯(lián)。

      可以預見的是,倘若真的脫離母體學校,獨立學院必將經(jīng)歷一個“陣痛期”。能不能從“陣痛”中喘過氣來,并非任何一方能夠左右。

      制度缺陷 獨立學院管理方“人微言輕”

      可是,“有沒有可能走第三條道路?我在設想,由我們校管理方自己辦學,既不回歸母體學校也無需再服從于其他方面?!标愹v華忍不住將這個一直埋藏在他心底、大膽又前衛(wèi)的想法說了出來。

      “但母體學校和投資方都沒有這種想法?!标愹v華有些無奈,在學校重大事務的決策過程中,若是偏向母體學校,就由母體學校說了算;如果母體學校不那么堅持,則投資方站出來表態(tài)的可能性大。

      “我們校領導班子作為管理方,就好像是高級打工仔。”陳騰華用自嘲的方式指出校管理方在董事會中的尷尬地位。他說,在很多獨立學院常常能見到這樣的情況:舉辦方潛意識里認為管理方是由自己派出的,而投資方認為管理方是給自己打工的。由此,管理者聲音之“微弱”可見一斑。

      這源于國內(nèi)獨立學院采取的董事會制度存在很多不完善之處。陳騰華所在的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理應設7個董事,投資方3個董事,舉辦方3個董事,按理該存在的1個獨立董事至今仍未出現(xiàn)。

      “在發(fā)達國家,私立大學并不隸屬于某個私人老板或某一投資集團。學校董事會對學校實行宏觀決策領導,負責招攬社會名流投資和決定辦學走向以及審查預決算等,而專業(yè)設置、師資配置、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控、預算資金使用等,由校長及其領導下的管理層即學術副校長(或教學總監(jiān))、審計長、學生事務副校長等和教授委員會分別負責?!标愹v華說,相比之下,國內(nèi)某些獨立學院董事會則管理至微,校長往往對預算內(nèi)資金調(diào)配顯得無奈。

      此刻的獨立學院,與其說將要作出選擇,不如說他們正等待被選擇。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海霞
      ?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峽網(wǎng)(海峽都市報社主辦) 版權(quán)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
      福建報業(yè)新媒體發(fā)展有限公司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quán),未經(jīng)福建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本站由速網(wǎng)科技提供CDN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