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學生具有脊梁骨精神
南方日報:同濟大學的目標是要進入中國最具學科整體競爭力和世界影響力的一流大學行列,而您也說過,衡量一所大學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就是看它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的質量。您希望通過在同濟4年的本科學習,學生掌握什么樣的本領、達到怎樣的質量?
裴鋼:同濟大學的學生歷來都比較踏實能干,我們希望他們這個優(yōu)點不要丟,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完善他們勇于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溫總理對同濟學生提出的希望是“仰望星空”,我覺得我們的學生要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同舟共濟、追求卓越。
南方日報:那您認為同濟大學優(yōu)秀大學生的標準是什么?
裴鋼:我是學生命科學的,所以我就用人體打一個比喻,許多大學定位要培養(yǎng)社會領袖,就好像是大腦。同濟大學當然也希望培養(yǎng)領袖、頭,但我們更基本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脊梁骨,就是要讓學生具有脊梁骨精神。
其實脊梁骨的重要性不亞于頭,脊梁骨有幾個特點:一是團隊精神,脊梁骨不是一個,是一群通力合作;另外一個好處是不張揚,我們平常雖然看不到脊梁骨,但很有用,人沒有脊梁骨是不行的!還有哪天腦袋出事了,脊梁骨就要挺出來當頭,責無旁貸。我們的定位是培養(yǎng)行業(yè)領袖,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好,但是行業(yè)領袖人物將來未必不能成為社會的領袖人物。
南方日報:您本身是海歸,還是中科院院士,您希望自己能為這所百年名校帶來什么?
裴鋼:現代大學實際上是西方首創(chuàng)的,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中國的高校要向全世界的優(yōu)秀大學學習,但這個學習不是簡單的照搬。你看到了我海歸的經歷,也應該看到我有上山下鄉(xiāng)的經歷、在工廠工作的經歷,我覺得這兩個經歷是一個平衡的經歷,有可能我看問題的視野跟完全在國外接受教育或者完全在國內接受教育的人不太一樣。
我們想把同濟大學培養(yǎng)成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己任的大學。我覺得高等教育的未來發(fā)展,如果一個大學不能培養(yǎng)出能夠解決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的人才,這樣的大學不會是一流大學。我想同濟大學應該朝這個方向不斷探索,不斷努力。
校友跟學校是終身的關系
南方日報:這些年來,同濟很重視增強校友聯絡文化的建立。這其中的原因何在?您認為校友在學校發(fā)展中起著怎樣的作用?對同濟的校友,您最想跟他們說的或者分享的話是什么?
裴鋼:同濟大學能夠在社會上享有盛名,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優(yōu)秀的教授、學生、校友。校友是同濟最寶貴的財富。一個人在學校的時間有限,但一旦身為同濟人,就永遠身為同濟人。校友跟學校的關系是終身的關系,校友的水平和質量代表著學校的水平和質量,所以校友工作對學校來說非常重要。
我覺得學校應該為校友、校友會繼續(xù)做好服務。而學校對校友會的希望是,希望校友會能夠為校友服務,成為校友活動的橋梁,團結廣大校友為母校、社會發(fā)展作出貢獻。我也希望在學校與全國優(yōu)秀高中建立長期戰(zhàn)略伙伴關系,推進自主招生改革、探索建立實踐基地、提供機會等多個方面,校友、校友會能夠積極參與進來。同時我也希望校友之間能夠緊密聯系,互相幫助、支持、提高。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