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福建 福州 閩南 臺灣 國內 國際 娛樂 體育 圖庫 視頻
論壇 房產 創(chuàng)業(yè)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國 交友 婚嫁 親子

      大學生短信威脅老師給高分 否則將報復其家人孩子

      考試一結束,拉關系,走后門,要加分,校園不正之風愈演愈烈

      南京一大學生威脅老師給高分

      “我要你把分數(shù)提到九十”

      在受到一名學生的持續(xù)威脅之后,南京一所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的教師楊華(化名)報了警,以“維護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尊嚴”。

      今年7月16日,給學生打完“測量學”的考試分數(shù)后,第二天上午,楊華收到手機短信:“楊華你這樣給分,小心遭報應啊,每天這么累,測量實習只給個及格,考試考高了還用平時分給拉下來,祝你全家早死哦,特別是你兒子?!?/P>

      她沒有回復?!拔覐膩頉]受到過這么露骨的威脅?!边@位有6年教齡的老師說,“這種感覺真的很復雜?!?/P>

      當天午后,楊華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她的學生,詢問為什么自己的分數(shù)這么低。她問學生姓名,對方不肯透露。她把電話掛了。

      這天下午,楊華又收到3條短信,來自同一位發(fā)信人。“我要你把六十分到七十五分這檔的所有學生的分數(shù)提到九十,實習成績提到優(yōu)秀。否則我絕對會報復你或者你兒子的。我既然有膽量威脅你,也有本事讓你痛苦,畢竟你的信息我已經全部掌握了。何況這件事你實在太過分了?!?/P>

      楊華在大學里教二年級的“測量學”。這是不少工科類專業(yè)的公共必修課,分為課堂學習和實習兩部分。

      根據(jù)恐嚇者提供的“六十分到七十五分這檔”、實習表現(xiàn)為“及格”的范圍,楊華從班級通訊錄里查到了發(fā)短信的手機號碼。它屬于2009級一位名叫“李明(化名)”的男生,他做過學生會干部。

      據(jù)楊華介紹,這門課的總成績中,學生平時成績占30%,考試成績占70%。她查閱點名冊,發(fā)現(xiàn)李明經常曠課,依照規(guī)定,平時成績給了六十分,算是及格——只有那些常年曠課的,才給不及格。李明最后考了七十多分,綜合平時成績來算,總分被拉低了,不到七十分。

      她教的3個班的110多名學生,實習成績多為“良好”或“優(yōu)秀”,只有3人為“及格”,李明是其中之一。

      由于學生太多,她表示至今都不知道李明的相貌。但就是這名沒有給她留下什么印象的學生,在短信里警告她:“你可千萬別不把我的話放心上,要不然你會后悔的,真的?!?/P>

      “這是某人的孩子,幫忙提一提分”

      受到威脅后,楊華首先覺得總該有人管管這個學生。她向暑假值班的學校辦公室工作人員反映,工作人員告知了李明所在學院的一位副院長電話。副院長聽明白后,說楊華過于緊張,并在電話里說:“發(fā)生這種事情了,我能怎么辦呢?”

      楊華指出學院應對李明進行教育,得到的回答是:“你是老師,你怎么不教育呢?”

      領導很快掛掉了電話?!翱偟囊馑季褪俏夜懿涣耍矝]有任何意見。”楊華說。這位年輕老師感到自己受到的是“冷嘲熱諷”。

      事實上,她的確“過于緊張”了——考試打分導致的煩惱每個學期都會出現(xiàn)。這次期末考試后第二天,楊華就接到不少電話,“七拐八拐地走關系要求提高成績”。有人希望及格,有人希望把成績拔高,以免影響保送研究生。

      “更生氣的是這已經成了一種風氣,每個學期考試結束,都會接到類似電話若干?!睏钊A說。有時還沒考試,“要分”電話就來了。

      她說,打招呼的多是同事和各級領導,“這是某人的孩子,幫忙提一提分”。譬如曾有某廳辦公室主任托人為孩子要分。今年有個應屆畢業(yè)生參加補考,希望將六十五分改為七十分,因為總績點還差0.01分才能拿到學位證。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海霞
      ?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峽網(wǎng)(海峽都市報社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
      福建報業(yè)新媒體發(fā)展有限公司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福建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本站由速網(wǎng)科技提供CDN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