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分享會現(xiàn)場。謝俊 攝
東南網4月8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 通訊員 謝?。?月7日下午,僑情僑史主題“大思政課”暨美育雅堂第五講活動在華僑大學舉行。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創(chuàng)作中心導演、舞劇《海的一半》總導演、編舞林辰,舞劇《海的一半》中“海庚”扮演者蘇鵬、“海賢”扮演者黃龍標、“阿蕓”飾演者劉潔走進校園,與師生共話藝術創(chuàng)作背后的華僑精神。
舞劇《海的一半》以愛國僑領陳嘉庚興學救國的歷史背景為創(chuàng)作藍本切入,精心構建了一個跨越南洋與閩南兩地的宏大敘事框架,通過高度的藝術概括與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手法,生動詮釋了華僑愛家、愛鄉(xiāng)、愛國的深切情懷。
總導演林辰在分享中提到對華僑情感的共鳴:“爺爺?shù)慕憬闶侨A僑,記得我兒時爺爺收到姐姐寄來的僑批,總是讓一家人聚集在一起。”回憶起兒時爺爺收到僑批時的情景,那種跨越大海的親情和牽掛讓林辰深受觸動,并將這些切身感觸融入《海的一半》的創(chuàng)作中。
創(chuàng)作過程中,林辰秉持“克制的精致”的創(chuàng)作理念。他從陳嘉庚篤定、堅毅的精神中汲取靈感,并將這些特點融入劇中人物的行動線中,要求演員在表演過程中控制和內斂,展現(xiàn)閩南男性堅韌的毅力和勇氣以及沉著冷靜的氣質。“《海的一半》不僅是對陳嘉庚的禮贊,更是對整個華僑群體在近代歷史中無私奉獻的深情致敬。”林辰表示,華僑對故土深切的情感認同、為華夏文明血脈賡續(xù)和生長作出的無私奉獻,是該劇的核心所在,也是團隊創(chuàng)作過程中最為動情的部分。
在舞劇《海的一半》中,海庚與海賢的兄弟情誼是全劇的核心情感脈絡之一。蘇鵬表示這對兄弟不僅是血緣上的手足,更是理想與信念的同行者,劇中通過地面支撐動作、力量對抗與情感遞進的舞蹈編排,外化兄弟間的深厚羈絆,他們之間相互支撐的關系通過舞蹈語言與敘事結構被深刻演繹,成為華僑群體家國情懷的縮影。
當談及對于“海賢”的角色塑造時,黃龍標認為“海賢”是一個充滿責任感和擔當?shù)慕巧?,他在南洋打拼的同時,始終心系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與兄弟“海庚”共同為實現(xiàn)教育理想而努力。這種跨越大海的兄弟情誼和共同的奮斗目標,使得“海賢”這一角色更加立體和動人。
舞劇《海的一半》主創(chuàng)人員與華僑大學師生合影。張偉鵬 攝
“阿蕓從底層勞工到學生、再到海賢助手的轉變,將海庚兄弟‘興學救國’理念的實踐成果具象化。”劉潔表示,“阿蕓”體現(xiàn)了華僑教育對個體命運與國家未來的深遠影響。
“作為菲律賓第三代華僑,觀看《海的一半》時總在鏡中望見祖父的輪廓。祖父曾用馬尼拉雜貨鋪的利潤支持家鄉(xiāng)小學建設,臨終前仍攥著閩南童謠錄音帶。舞劇里南洋實業(yè)與故土教育的羈絆,正是我們家族百年遷徙史的詩意注腳。當海庚在商海浮沉中堅守教育火種,我忽然讀懂了菲律賓華校里綿延的鄉(xiāng)愁密碼。”華僑大學菲律賓華僑學生許婷婷如是說。
“祖先下南洋謀生的經歷,讓我對劇中情節(jié)感同身受。劇中海庚等兄弟興學的片段,深深震撼了我。陳嘉庚先生‘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的理念,也讓我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育不僅能改變個人命運,更是國家繁榮的基石。”華僑大學嘉庚獎學金獲得者、柬埔寨華僑孔智勇表示,“舞劇《海的一半》主創(chuàng)人員的分享讓我對先輩的奮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教育的價值有了更堅定的信念。”
據了解,在20世紀60年代,華僑大學藝術系曾因藝術風格與東方歌舞團相近,被譽為“小東方歌舞團”。此次主創(chuàng)團隊受邀到華僑大學舉行“大思政課”,不僅以慶祝華僑大學建校65周年為契機,延續(xù)了華僑大學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歷史淵源,同時通過藝術與思政融合的形式,激發(fā)了青年學子的愛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
華僑大學學生處負責人表示,本次活動是探索“藝術+思政”的僑情僑史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的有益嘗試,引導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僑胞情懷,弘揚嘉庚精神,傳承僑史僑情,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那嗄暌淮?/p>
責任編輯:趙睿
- 真我 GT7 屏幕參數(shù):邊框比iPhone 16 Pro更窄2025-04-09
- 三星特別版S25手機:系統(tǒng)直達Android 232025-04-09
- 三星Galaxy S25企業(yè)版支持八年大版本更新2025-04-09
- 最新娛樂新聞 頻道推薦
-
《回歸·家好月圓》精品短劇正式開機 打造鄉(xiāng)2025-04-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