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即將開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等待錄取信息的急切心理,設置“招生陷阱”誘騙考生和家長。教育部再次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只有在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的志愿填報系統(tǒng)填報志愿并且高考成績達到報考高校錄取分數要求的,才會被高校錄取,切勿存僥幸心理、勿信不實傳言,明辨詐騙伎倆,避免上當受騙。
以下是常見的詐騙形式和典型案例。
——謊稱花錢可買高校招生“內部指標”
【案例】近日,北京一中院破獲一起高考詐騙案,2015年至2019年期間,被告人劉某謊稱自己與多家知名高校有內部協(xié)議,可以通過“預留名額”“托關系”等多種方式,幫助高考分數未達到相應高校錄取分數線的考生進入知名音樂學院或者國外名校就讀,并承諾辦理不成全額退款。最終騙取9名高考學生家長共計80余萬元。一審法院判決被告人劉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并處罰金。
【提醒】高考錄取期間,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通過偽造文件、私刻印章、設立報名處和咨詢電話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員、校領導親戚等,謊稱手中掌握高校“內部指標”“機動計劃”“定向招生計劃”等實施詐騙。
教育部“三十個不得”禁令中明確要求不得擅自擴大高校招生規(guī)模或調整高校招生計劃,不得無計劃或擅自突破計劃規(guī)模進行招生或違反計劃管理要求調整計劃。高考錄取過程中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考生及家長要高度警惕此類“花錢能買大學名額”的詐騙信息,從正規(guī)渠道了解、確認考試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輕信謊言,以致上當受騙。
——謊稱可通過“補錄”等方式實現“低分高錄”
【案例】2021年,山東日照山海天公安分局成功破獲一起高考錄取詐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趙某、劉某某。報案人稱2020年高考結束后,其被趙某、劉某某二人以能為其孩子辦理某醫(yī)科大學入學手續(xù)為由詐騙24萬元。經查,犯罪嫌疑人趙某、劉某某通過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對外宣稱能夠幫助考生以“補錄”的形式辦理高校錄取入學手續(xù),從中騙取家長和考生的高額費用,犯罪嫌疑人趙某、劉某某已被依法審查,24萬元被詐騙錢款已全部追回。
【提醒】高考成績公布后,一些不法分子自稱以“計劃外補招”“降分補錄”為幌子行騙,利用一些學校發(fā)布的征集志愿信息,誤導家長,聲稱計劃外補招就是不要分數線,花上數萬元即可搞定;甚至設立報名處和咨詢電話,假扮高校招生人員,偽造文件、印章發(fā)放錄取通知書。
教育部“三十個不得”禁令中明確要求,省級招辦不得違反投檔工作程序或在政策之外降低標準向有關高校投放考生檔案,不得違反規(guī)定的招生程序降低標準錄取考生、拒絕錄取符合條件的考生。高校招生計劃由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統(tǒng)一向社會公布,未經有關?。▍^(qū)、市)公布的招生計劃一律不得安排招生。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計劃,須通過公開征集志愿錄取,不存在所謂內部降低分數“補錄”“補招”的情況。
——故意混淆普通高等學歷教育與其他教育形式
【案例】王某因其親戚的兒子高考成績不理想,通過關系找到高某為其辦理某知名大學入學事宜,王某在網上加入該大學QQ群詢問入學事宜。一名自稱該學院招生工作人員的男子主動加好友承諾繳納相關費用即可幫忙辦理入學,保證錄取,對方先后以補交學費、書本費、報名費等名義讓王某轉款1萬余元,后發(fā)現就讀的是短期培訓班遂退學。高某對其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并交代采用同類作案手法先后詐騙20余人,涉案金額10萬余元。
【提醒】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普通高等學歷教育與其他教育形式之間的區(qū)別,以自考助學班、網絡教育班、合作辦學等入學通知書蒙騙考生及家長。部分辦學機構打著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幌子,實際招收其他教育形式的學員。
普通高等學歷教育學生均須通過高考招錄。上述所謂的“錄取通知書”不是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錄取通知書,“入學”后也不能進行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新生學籍電子注冊,更拿不到普通高等學校學歷證書。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建13所高校489個產學合作科技項目獲立項支持2022-07-07
- 虛假網貸App調查:號稱“低息貸款”仿冒金融平臺2022-07-06
- 西湖大學招錄首屆60名本科生,校長施一公發(fā)送錄取通知短信2022-07-05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新館首次面向社會公眾開放2022-07-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