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fā)現(xiàn),6月11日中午,山東省內各家媒體都向用戶推送了這樣一條新聞《晚清名臣丁寶楨的墓地在山東電力一公司工地被發(fā)現(xiàn)》。隨后,山東多家媒體先后發(fā)布消息,介紹考古現(xiàn)場情況。
據(jù)“濟南時報”微信公眾號消息:6月11日,丁寶楨的墓地在濟南被考古專家確認,位置就在祝舜路,山東電建第一公司洺悅佳園項目工地,南面就是海德公館。據(jù)了解,現(xiàn)場出土了兩個頭骨,一個是丁寶楨的,另一個頭骨懷疑是丁夫人的。
“濟南時報”微信公眾號介紹,丁健透露,丁寶楨墓地所在的這塊土地已經被拍賣出去,由開發(fā)商重新開發(fā)時發(fā)現(xiàn)了墓地,并且發(fā)現(xiàn)了頭骨以及其他骨骼等物。這處墓地是三合土夯筑的,除了埋葬著丁寶楨及其元配夫人之外,還有其他家人也安葬在此,是一處家族墓地。丁健的堂侄丁峻,也就是丁寶楨的第六代孫聽說此事后,也準備去現(xiàn)場進行勘察、挖掘。丁峻方面介紹,從5月26日起,工地上就開始零散地挖掘到一些棺材、尸骨等物,6月3日挖掘到了墓穴。
“聽說施工方簡單地進行了一個燒香祭拜的儀式。我聽說之后十分著急,9日晚馬上趕到濟南,10日請了人員一鏟一鏟地挖,陸續(xù)挖到了頭骨、脛骨等十幾塊骨頭。”丁寶楨后人丁峻說,至今仍然不能完全確定這處墓穴以及這些尸骨屬于丁寶楨,還需要專業(yè)人員進行專業(yè)鑒定才能得出最終結論。
他還表示,希望先人能夠在濟南長眠,接下來具體要看考古等文化部門如何處理此事,如果這邊安置不妥,貴州的丁氏后人正在修建丁寶楨紀念館,非常歡迎丁寶楨回歸故里。“很希望考古文化部門細致、妥善地處理此事。”丁峻說。
根據(jù)山東媒體大眾網介紹,丁寶楨(1820年-1886年),字稚璜,貴州平遠(今貴州省畢節(jié)市織金縣)牛場鎮(zhèn)人,晚清名臣。咸豐三年(1853年),33歲的丁寶楨考中進士,此后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岳州知府、長沙知府,山東巡撫、四川總督。
丁寶楨為官生涯中,勇于擔當、清廉剛正,一生致力于報國愛民。任山東巡撫期間,兩治黃河水患、創(chuàng)辦山東首家官辦工業(yè)企業(yè)山東機器制造局、成立尚志書院和山東首家官書局;任四川總督十年間,改革鹽政、整飭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興辦洋務抵御外侮,政績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光緒十二年(1886年)丁寶楨去世,享年66歲。朝廷追贈太子太保,謚號“文誠”,入祀賢良祠,并在山東、四川、貴州建祠祭祀。
另據(jù)“舜網”微信公眾號介紹,四川名菜宮保雞丁就和丁寶楨有關。
丁寶楨人稱“丁宮保”,“宮保”其實是榮譽官銜。據(jù)《中國歷代職官詞典》上的解釋,明清兩代各級官員都有“虛銜”。最高級的虛銜有“太師、少師、太傅、少傅、太保、太子少保”等,這幾個都是封給朝中重臣的虛銜,沒有實際權力,通稱為“宮銜”。在咸豐以后,這幾個虛銜不再用“某某師”而多用“某某保”,所以這些最高級的虛銜又有了一個別稱——“宮保”。丁寶楨治蜀十年,為官剛正不阿,多有建樹。清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曾封其為“太子太保”,便是“宮保”之一,于是他發(fā)明的菜由此得名為“宮保雞丁”,以此表達四川人對丁寶楨的紀念。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成都普高招生僅4.3萬是謠言怎么回事?成都普2019-06-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