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10級強震不倒 故宮古建抗震功夫是如何煉成的?(2)

太和殿梁架

力求真實 建造體現故宮建筑特征模型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物。按英國攝制組最初的設想,他們希望能復制太和殿的模型進行地震測試。

但受試驗條件限制,建筑模型將在一個長寬均為3米的震動平臺上接受地震考驗,這意味著要按1∶20比例縮小建造太和殿模型。“縮小20倍后,太和殿模型中木柱便只有火柴棍大小,會導致試驗嚴重失真。”周乾指出。

為了找到一個既能體現故宮建筑典型構造特征,又能滿足試驗要求的古建筑,周博士和攝制組導演反復論證研討。最后,他們決定以故宮南三所大門為原型,按照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相關規(guī)定,對其開間尺寸進行適當調整,加工成縮尺比例約為1∶2的試驗模型。

周乾介紹,模型建造過程中,瓦作、木作、石作等所有工序嚴格按照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進行施工。《工程做法則例》是清代官方頒布的建筑施工工藝標準。

在試驗模型安裝過程中,工人有一些不符合復原故宮官式木構古建的施工行為,如對斗拱采用了釘子、柱頂石平面尺寸過小、木材使用了裂紋較大的材料等等。周乾都讓他們逐一進行了拆改,原汁原味地再顯故宮官式木構古建的施工工藝特征。

“尤其是斗拱,古代斗拱構件間采用暗銷及榫卯咬合,不采用釘子。我們希望能最大限度還原眀清官式建筑結構特點。”周乾說道。

及時保養(yǎng) 促進古建筑益壽延年

據統計,自紫禁城建成以來,故宮古建筑經受了大大小小至少222次地震的考驗,其中不乏像1679年北京平谷發(fā)生的8.0級地震和1976年唐山發(fā)生的7.8級大地震。

在周乾看來,故宮古建筑之所以能抵御非常罕見的地震,有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這些古建筑在歷朝歷代得到了很好的維護保養(yǎng)。在古代,皇帝每年都會安排大量經費用于紫禁城建筑的修繕,并有專門的部門負責修繕工作。如明代為工部營繕清吏司,清代為內務府營造司。新中國成立后,故宮博物院先后成立古建部、工程管理處、修繕技藝部來對故宮古建筑進行定期維護和修繕。

“建筑就像人一樣,具有生命屬性,時間長了,難免老化并出現各種病害,如開裂、拔榫、變形、糟朽等。只有及時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對它們進行維護保養(yǎng),并采取有效加固措施,才能使它們抵御包括地震在內的各種自然災害,實現延年益壽。”周乾說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肖舒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媽祖聯名新品發(fā)布 金門高粱酒推出“富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