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新華社哈拉雷7月11日電(國際觀察)津巴布韋民眾抗議美國長期制裁重創(chuàng)民生

新華社記者張玉亮 曹凱

“如果(美國的)制裁被無條件解除,我們立刻離開,一秒鐘也不會多停留。否則我們將一直待在這里。”津巴布韋“廣泛反對制裁聯(lián)盟”發(fā)起人薩莉·恩戈尼對新華社記者說。

從2019年3月29日起,該組織成員在美國駐津使館門前“安營扎寨”,定期舉行抗議活動,反對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對津巴布韋的長期經濟制裁。

“美國在慶祝,這里在受苦” 

美國駐津巴布韋使館是各國駐津使領館中占地面積最大、設施最豪華的機構之一。在戒備森嚴的美國使館對面,是“廣泛反對制裁聯(lián)盟”搭建的兩個簡易帳篷,分別供男士和女士居住。帳篷外的一塊牌子上寫著自帳篷營地搭建以來的天數(shù)。

帳篷里擺放著床、桌子和衣柜等簡單家具。恩戈尼告訴記者,這里最多時曾有52位成員居住,新冠疫情暴發(fā)后,帳篷里的居住人數(shù)減少了,目前有18位成員住在這里。當舉行定期抗議活動時,一些不住在帳篷里的組織成員會趕來參加。

7月4日美國獨立日是“廣泛反對制裁聯(lián)盟”舉行定期抗議活動的日子。津巴布韋民眾聚集在美國使館門前,揮舞標語牌,高唱譴責制裁的歌曲。

48歲的示威者杰斯卡·夫希亞伊說,她想通過自己的行動提醒美國,在美國慶祝自己獨立日的同時,還有數(shù)百萬津巴布韋人正因美國的制裁而挨餓或陷入貧困。作為帳篷的常住居民,她表示會一直住在帳篷里,直到美國解除對津制裁。

恩戈尼告訴記者,該組織成員在意識到津巴布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面臨的大部分問題源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后,決定在這里建立營地。“制裁實際上是津巴布韋許多問題的主要原因。每個津巴布韋公民都有權利和義務維護自己國家的獨立和主權。”

 制裁20年,民眾最“受傷” 

由于殖民時期的歷史問題,津巴布韋大部分土地,尤其是優(yōu)質土地一度全部掌握在白人農場主手中。2000年,津政府開始推行土地改革,將白人農場主的土地收歸國有,并分發(fā)給黑人。此舉引發(fā)美國等西方國家強烈不滿。2001年1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批準了“津巴布韋民主與經濟恢復法案”。美國由此開始對津制裁,迄今已超過20年。

美國駐津使館向新華社記者轉發(fā)了一份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普賴斯2021年10月15日的發(fā)言,以此代表美國在對津制裁問題上的立場。普賴斯稱,美國對津制裁只針對個人和實體,不針對津普通民眾。

但事實上,這種制裁引發(fā)的連帶效應波及面極為廣泛。制裁導致美國企業(yè)因害怕處罰不愿與津巴布韋做生意,進而影響津巴布韋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最終給該國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在這一過程中,“受傷”最深的,就是津巴布韋普通民眾。

“制裁對津巴布韋最致命的影響就是將這里描繪成一個‘賤民國家’。”津國家和平與和解委員會委員、司法部前副部長奧伯特·古圖指出,由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津巴布韋無法從國際上獲得貸款融資。他稱這種制裁為“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導致津政府無法獲得資金來維修道路、醫(yī)院等基礎設施。“數(shù)百萬普通津巴布韋人(因制裁)無法獲得清潔水源、廉價住房、基礎設施和負擔得起的醫(yī)療服務。”

在哈拉雷經營服裝公司的企業(yè)家西利婭·魯卡托告訴記者,她設計生產津巴布韋本土服裝并向海外銷售。與津巴布韋其他公司一樣,向海外客戶收款一直讓她極為頭痛。受制裁影響,一些美國支付服務機構不愿與津巴布韋公司發(fā)生業(yè)務往來。她只能通過其他途徑收款,客戶被迫付出更多成本。

還有津巴布韋人僅僅因為自己的國籍就喪失了就業(yè)機會。據(jù)津《先驅報》報道,津巴布韋國民邁克爾·尼亞曼德向互聯(lián)網人力資源企業(yè)安德拉公司求職時遭拒,對方的理由是,他居住在一個受到美國制裁的國家。

津巴布韋零售商聯(lián)合會主席登福德·穆塔舒表示,美國等國的制裁對津巴布韋經濟和當?shù)仄髽I(yè)的競爭力產生了毀滅性打擊,營商環(huán)境惡化,外國直接投資停止流入。由于制裁的直接和間接影響,20年來津巴布韋經濟累計損失超過400億美元。而按照世界銀行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津巴布韋近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僅200億美元上下。

2021年10月,聯(lián)合國單邊強制措施對人權負面影響問題特別報告員阿萊娜·杜漢訪問津巴布韋后表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侵犯了津人民的人權,包括生命權、食物權、健康權、發(fā)展權、受教育權以及經濟和文化權利。相關制裁措施對津全體民眾特別是弱勢群體的糧食安全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加劇了津巴布韋的經濟危機和人道主義危機。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相關閱讀
關鍵詞: 津巴布韋民眾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中國首部物業(yè)主題電影《一鳴驚人之以夢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