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漳州新聞
分享

最高2萬元的購房補貼金怎么領?

漳州市出臺實施購房補貼工作細則

●申請時間:即日起至2023年2月28日 ●適用區(qū)域:薌城區(qū)、龍文區(qū)

記者獲悉,6月21日漳州市印發(fā)《實施購房補貼工作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根據(jù)《細則》,2022年6月17日(含)至12月31日期間完成新建商品房《商品房買賣合同》網(wǎng)簽或存量房轉移登記的購房人,可申請購房補貼。申請補貼時限為新建商品房《商品房買賣合同》備案或存量房完成轉移登記之日起至2023年2月28日,逾期未申請的視為自動放棄。

什么房子可以享受補貼

根據(jù)《細則》,在漳州市購買新建商品房(俗稱“一手房”),含住宅、非住宅[不包括車位、車庫、定向商品房、拆遷安置房(含擴購)、經(jīng)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住房、商品廠房];出售存量房(俗稱“二手房”),含住宅、非住宅(不包括車庫、車位),并購買“一手房”,均可享受購房補貼。

6月17日(含)后,在漳州市中心城區(qū)購買新建商品房的購房人(家庭)在商品房買賣合同備案后,屬漳州戶籍的,每套可按成交合同總額的0.5%給予補貼、最高補貼金額不超過1.5萬元;屬非漳州戶籍的,每套可按成交合同總額的0.7%給予補貼、最高補貼金額不超過2萬元;存量房賣方因改善性住房需求“賣舊買新”,給予賣方一次性補貼5000元。

“只‘賣舊’不‘買新’,可否享受購房補貼?”不少市民提出疑問。答案是不可享受。根據(jù)《細則》,購房人為法人單位的,也不可享受購房補貼。此外,出售存量房的賣方在購買新建商品房時,以其家庭成員名字購房的,按照《細則》“存量房賣方和中心城區(qū)新建商品房買房應一致”的規(guī)定,同樣不可享受購房補貼。

“如果市民出售中心城區(qū)外存量房,并購買中心城區(qū)內新建商品房的,可否享受‘賣舊買新’購房補貼?”答案是可以。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假如漳州市民李先生在漳浦出售名下房產(chǎn),并購買薌城區(qū)新建商品房,即可申請購買新建商品房補貼和“賣舊買新”補貼。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購房補貼政策適用范圍為中心城區(qū)的薌城區(qū)和龍文區(qū),其他各地參照執(zhí)行。

如何申請補貼

根據(jù)《細則》,申請補貼時,中心城區(qū)購房人可前往市房產(chǎn)交易中心,其他各地受理單位由各屬地確定。

購房人提出申請時需提供購買新建商品房的本人身份證、戶口簿(非漳州籍人員需提供)、銀行卡復印件等材料,有共同購房人的需共同申請。出售存量房并購買新建商品房(“賣舊買新”)的市民若所出售的存量房屬于中心城區(qū)外,則還需提供出售存量房所在地房產(chǎn)交易部門出具的證明(明確出售房屋坐落、原權利人、轉移登記時間等)。

騙(套)取購房補貼資金的,一經(jīng)查實,漳州市將追繳已補貼資金并依法追究相關責任。領取購房補貼后因故要退房的,必須全額退還購房補貼,并憑退還補貼票據(jù)辦理退房手續(xù)。

既有漳州戶籍又有非漳州戶籍怎么辦

《細則》明確,共同購房人中既有漳州戶籍又有非漳州戶籍的,就高適用非漳州戶籍的購房補貼標準。

“此舉是為了滿足群眾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進一步促進漳州市房地產(chǎn)業(yè)良性循環(huán)和健康發(fā)展,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賣舊買新”的存量房賣方和中心城區(qū)新建商品房買方應一致,先賣后買或先買后賣,均可按《實施方案》規(guī)定享受購房補貼。購房人為法人單位的,不享受購房補貼。購房補貼劃轉至申請人名下賬戶時,若為共同申請人的,需由共同申請人指定其中1人名下賬戶作為收款賬戶。(記者 蔡柳楠 通訊員 李友力)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好玩又出片!福州網(wǎng)紅沙灘“五一”開放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