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霉點、水漬都原樣“復刻”
記者帶你逛海圖會,賞兩岸珍品好書
東南網(wǎng)9月2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文 吳曉平/圖 見習記者 曾宇姍)今年的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圖會),廈門會展中心主會場面積達13500平方米,市民們可“一站式”飽覽海峽兩岸520家出版社帶來的20萬種70萬冊圖書。開辦十五屆,此次海圖會的參展單位數(shù)量與圖書品種達到了最高規(guī)模。
20萬種70萬冊圖書,展館里,各家出版商都拿出了“鎮(zhèn)館之寶”。您不妨跟著導報記者再逛逛,一起瞧瞧有哪些兩岸珍品好書。
《永樂大典》高仿真本,連小霉點都還原
黃絹硬皮封面,包背裝,手工線縫,每冊高約50厘米,寬約29厘米,厚約2厘米。翻開這本《永樂大典》,手感穩(wěn)重,古樸大氣。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大最著名的一部官修類書,它的規(guī)模遠遠超過《大英百科全書》。
據(jù)介紹,萬世國際此次出版《永樂大典》,是世界漢學界和收藏界的一次創(chuàng)舉。為求原件重現(xiàn),保留原書風貌,該版本采用四色仿古印刷技術,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書的版本信息,與真本幾乎沒有任何差別。大到火焚、水淹的歷史印痕,小到一個霉點和水漬的歲月記憶,全都完整地記錄在案,是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典籍中彌足珍貴的高仿真本。
《龍藏經(jīng)》康熙帝為孝莊太后“定制”
《龍藏經(jīng)》,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細數(shù)中國歷代宮廷制作的藏文《大藏經(jīng)》,這是現(xiàn)存年代最久、保留最完好的一部。
《龍藏經(jīng)》是清朝第一部泥金寫本,共收集1100部佛教經(jīng)典。史料記載,清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篤信藏傳佛教,她通過娘家籌款,康熙動員僧眾,用泥金在特制的磁青箋上重新抄寫已破損的明代《大藏經(jīng)》,費時兩年完成。
《龍藏經(jīng)》共有108函,每函縱30厘米,橫87.5厘米,厚300至500多頁,重量約50公斤。據(jù)說經(jīng)書使用的金箔價值超過37萬兩銀,用掉近1800兩金粉;上下經(jīng)板彩繪756尊佛像,飾以各式珠寶,再以黃、紅、綠、藍、白五色絲繡經(jīng)簾保護。
此次展出復刻出版的《龍藏經(jīng)》,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授權出版,收集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顯密經(jīng)典約1100部。這也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繼《四庫薈要》和《四庫全書》后,最大的一次出版計劃。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聚焦共享單車、“僵尸車”亂象 廈門思明區(qū)人2019-09-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