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系消費”走紅,可可愛愛原來這么值錢
福州年輕人愛“養(yǎng)”棉花娃娃
消費者被可愛的棉花娃娃吸引。
周末的福州南后街,走過一群妝容精致的年輕人。引人注目的是,不少人手里都抱著可愛的娃娃。“每次出門我都會挑一個棉花娃娃帶在身上”“現在每個月都會給娃娃買好幾套衣服,自己都不舍得買”……這個曾經屬于孩童的棉花娃娃玩物,正在榕城年輕群體中掀起一場“治愈系消費”浪潮,推動“可愛經濟”蓬勃發(fā)展。
“養(yǎng)娃”求治愈
福州出現“娃圈”
在福州軟件園一家企業(yè)工作的黃靖,雖然才畢業(yè),但已是三個“娃”的“娃媽”了。在她的工位上,有一個位置專門放她的“娃”,穿著她親手鉤織的毛衣,背著迷你小包,包里裝著更迷你的配飾。
黃靖的“娃”,全稱叫“棉花娃娃”,是用人工棉花做成的毛絨玩偶,一般為5厘米至40厘米高的人形玩偶,以20厘米最常見,講究臉部刺繡的精細與豐富,能通過五官識別出表情與狀態(tài)。
這種看似簡單的毛絨玩偶,現在深受“90后”“00后”等求治愈年輕群體的喜愛,形成了獨特的“娃圈”。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入坑”,“娃圈”形成了獨特的“圈內文化”:設計“娃娃”和“養(yǎng)娃”的人被稱為“娃媽”,“ee”是“姨姨”的縮寫,是“娃媽”之間的稱呼,“裸娃”指買來沒有衣服的棉花娃娃,“私生”指聯系工廠制作一個只屬于自己的棉花娃娃……買到“裸娃”后,“娃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DIY,不論是搭配假發(fā)、發(fā)飾,挑選衣服、鞋子和包包,還是棉花娃娃的“生活用品”,看似過家家,但對“娃媽”來說,有無限樂趣。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棉花娃娃后,就可以進入“曬娃”階段,“娃媽”或是帶著棉花娃娃出行,或是布置專屬場景,給棉花娃娃拍照,另外,“娃媽”會經常聚會,交流心得。
棉花娃娃占據了福州各大網紅商圈“C位”。
情感消費崛起
推動“棉娃”走俏
這些被稱為縮小版人形玩偶的棉花娃娃為什么會受到熱捧?
在黃靖看來,棉花娃娃有著一種陪伴屬性。每天工作之余,黃靖時不時擺弄它們一下,聊聊天。出門逛街時,黃靖必會帶上它們,和自己的“娃圈”朋友交流。“它們不是玩具,更像是我生活中的伙伴。有時候,我會給它們拍照并分享給朋友,感覺它們像是我的心情代言人。”黃靖說。
“棉花娃娃火起來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小時候喜歡給芭比娃娃換裝的我們長大了,會把這種情感帶入到消費傾向之中。畢竟購買棉花娃娃的大部分都是女性,而每個女孩心里都有一個公主夢。”作為“娃媽”的福州大學大二學生郭瑤瑤表示,對“娃媽”來說,棉花娃娃擁有一種長鏈路的樂趣——從挑選娃娃、打扮娃娃、為娃娃賦予意義,再到基于棉花娃娃的社交、在社交平臺上產出內容,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反饋都會帶來一定的滿足感與治愈感。
琳瑯滿目的棉花娃娃配飾。
樂為情緒“買單”
“可愛經濟”升溫
23日下午,在福州東百中心的一家潮玩集合店內,棉花娃娃專柜前人頭攢動,年輕消費者正在仔細挑選心儀的娃娃及配套服飾。
記者看到,棉花娃娃價格均在200元以上,娃衣價格則在100元左右。店員告訴記者,棉花娃娃當下非常受年輕人歡迎,“有的聯名IP款一經推出,便會被搶購一空,現在只剩下展示的樣品了”。
同樣,在蘇寧廣場、萬象九宜城的多個潮牌門店,也引入了棉花娃娃品類,不同款式、風格的娃娃和服裝應有盡有。走進這些門店,仿佛闖入微縮版時尚秀場。
“棉花娃娃本身并不昂貴,后續(xù)支出才是大頭。”造物工坊的店員朱女士說,棉花娃娃改造項目非常多:從配飾、衣物,到“汽車”“房子”,還有化妝、燙頭……投射了“娃媽”情感,其各種項目花費價格不菲。例如,一套精致的娃衣售價可達200元至300元。此外,由棉花娃娃衍生的娃娃修復師、設計師、畫手等細分職業(yè)開始出現,熱門的改娃師往往需要排隊預約。“我每個月‘養(yǎng)娃’要花掉月薪的七分之一,二次元的娃娃‘養(yǎng)’起來也不容易。”黃靖說。
與過往僅提供購物場所、消費者即買即走的業(yè)態(tài)不同,潮玩行業(yè)的體驗式新店愈發(fā)強調情緒價值。在市區(qū)一家自制玩偶店,消費者不僅可以全程參與“娃娃出生”的全過程——從臉部表情神態(tài)選擇到發(fā)型選擇,從版型裁剪到娃娃填充,甚至還可以設計專屬logo,賦予娃娃獨特的生命。這種定制化的購物體驗,將消費過程轉化為一場尋寶探索和興趣追尋的旅程,也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消費場景。
挑戰(zhàn)與機遇:
供應鏈與消費體驗并重
“養(yǎng)娃”如今已成為一種集可愛經濟、精神消費、社交屬性于一身的個性潮玩。福州商家抓住這個機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
棉花娃娃有社交屬性??吹竭@一點后,福州各大商場和商圈主動出擊,邀約此類商家進駐。“觀察一線城市,可以發(fā)現棉花娃娃店鋪的選址往往在大型商超或是年輕人聚集的網紅商圈。推動此類商家入駐,有利于完善消費體驗,讓年輕人更喜歡來實體店逛街消費。”東百、蘇寧廣場相關業(yè)務負責人說,打造“潮玩商圈”,棉花娃娃助力不小。
隨著娃娃的火爆,本土商家也不甘于代理銷售。福州茉園文化傳媒工作室在深入調研后,精選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與可愛的棉花娃娃形象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富有閩韻的文創(chuàng)娃娃產品。每個棉花娃娃都融入了福建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如福州的三坊七巷、武夷山的秀美風光等。這些棉花娃娃上線后,迅速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并創(chuàng)造了12萬多元的總銷售額。
當“可愛”成為硬通貨,這場由柔軟棉花編織的消費革命,正悄然重塑城市的商業(yè)生態(tài)與情感文化,折射出年輕一代對“治愈力”與“個性化”的雙重追求。
“現在情緒消費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有不少奇特的創(chuàng)新產品迅速走紅,反映出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變化。”福州市文化產業(yè)商會會長鄭斌彪認為,無論是將文化符號轉化為文創(chuàng)產品,還是用互動方式更新消費體驗,都是非常好的創(chuàng)業(yè)方向,而且隨著市場的擴大,這一產業(yè)還能帶動更多的創(chuàng)意型就業(yè)。(記者 江海 文/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破解青年“脫單難” 公益交友“加把火”2025-02-24
- 福州文化宮春季藝體培訓開始招生2025-02-24
- 福州“龍寶寶”催熱市場 育嬰員“千金難求”2025-02-24
- 2025年春運福州運輸旅客超億人次 五福春運情滿榕城2025-02-24
- “福州急救便民服務”微信小程序上線 特殊群體可無障礙一鍵呼救2025-02-24
- 敬老愛親 孝滿榕城!拗九節(jié)期間 福州重點開展四方面活動2025-02-24
- 業(yè)態(tài)“混搭”激發(fā)榕城消費新活力2025-02-24
- 福州,緣何好戲連臺2025-02-24
- 福州:春耕正當時 盡顯“科技范”2025-02-24
- 福州氣溫持續(xù)低迷 陰冷感明顯2025-02-21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