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博物院內(nèi)參觀者爆滿。記者 池遠 攝
春節(jié)假期,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選擇走進博物館、歷史文化街區(qū)、劇場度過一個“文化年”“藝術年”。
2日一大早,福建博物院門口就排起長隊,不少游客是沖著蛇年的生肖文物聯(lián)展來的。
“這個動物叫蟠螭,相傳是龍和虎的后代。”在福建博物院13號展廳內(nèi),市民林女士帶著兩個孩子了解“蟠螭”的傳說。
蛇年春節(jié),福建博物院攜手省內(nèi)外多家文博機構,精選蛇文化相關文物珍品,推出“靈蛇獻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聯(lián)展”。漢代的錯銀蟠螭銅帶鉤、宋代的石雕人首蛇身俑、戰(zhàn)國時期的蟠螭紋銅鏡、元代的夔龍紋雙耳銅扁壺、明代的德化窯印花雙螭耳三足爐等珍貴的文物,不僅是中華文化記憶的載體,更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融中展現(xiàn)出獨特的魅力。
“這個蛇年生肖文物展非常應景,女兒屬蛇,我就想著春節(jié)假期帶著她來看這個展,讓她了解自己生肖的由來。”林女士告訴記者。
1月31日上午,在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一場以“三條簪”為主題的舞蹈為古老的街區(qū)增添了一抹靈動與詩意。
舞者們身著素雅的服裝,頭戴精致的“三條簪”。她們的動作柔中帶剛,展現(xiàn)出福州女子堅韌的性格。舞蹈結束時,掌聲如潮,經(jīng)久不息。
“三條簪太美了,這不僅僅是對福州傳統(tǒng)文化的致敬,更是對女性力量的頌揚。”觀看舞蹈后,上海游客黃小姐欣喜地說,“這次來福州旅行做了‘三條簪’的妝造太有意義了!”
2日,朱紫坊游客中心的非遺展示區(qū)熱鬧非凡。幾張長桌整齊排列,桌上擺滿了空白扇面、顏料和畫筆。幾位老師坐在桌前,耐心地向游客講解畫扇面的技巧和歷史淵源。
游客們紛紛駐足,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今年六歲的林詩晴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下,拿起畫筆,小心翼翼地描繪著自己心中的圖案。隨著筆尖在扇面上游走,一株水仙花逐漸成形。“我畫的是家里的水仙花,這個扇面我要保存起來,等開學給老師看看。”林詩晴高興地說。
記者了解到,春節(jié)期間,游客到南后街和朱紫坊游客中心,可以參與年畫拓印、油紙傘燈籠掛飾手作、掐絲琺瑯杯墊手作等非遺特色互動體驗,感受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的魅力。這些互動不僅展示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還讓游客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一場場精彩的文化盛宴,一場場熱鬧的惠民活動接地氣、聚人氣,為新春佳節(jié)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記者 任思言)
責任編輯:吳美麗
- 隨處可見!“感覺江浙滬粵人民集體來福州”2025-02-03
- 金句|新春佳節(jié),感悟總書記對家庭、家教、家風的重視2025-02-03
- 焦點訪談·足跡丨逐日追光 創(chuàng)新致遠2025-02-03
- 幸福牽掛丨“一老一小”系民心 一枝一葉總關情2025-02-03
- 學習卡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都能歡歡喜喜過好年”2025-02-03
- 團圓年丨溫故·賀新: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2025-02-03
-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堅守崗位實干奮斗 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貢獻力量2025-02-03
- 【網(wǎng)絡中國節(jié)·春節(jié)】洞江湖畔非遺迎春 古韻新風共繪盛景2025-02-02
- 【網(wǎng)絡中國節(jié)·春節(jié)】聆聽新年中的千年旋律——泉州南音2025-02-02
- 【網(wǎng)絡中國節(jié)·春節(jié)】福州:歡歌笑語喜氣盈 紅紅火火度佳節(jié)2025-02-0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網(wǎng)絡中國節(jié)·春節(jié)】福州:歡歌笑語喜氣盈 2025-02-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