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這陣子,臺胞譚家明每周要往返福州平潭四趟,與團隊中的音樂教師一起走進兩地的小學校園,為青少年教授古箏、琵琶、二胡等民族樂器。“從事民樂推廣工作之前,我一直在臺灣某家大型工程公司任職,曾參與設計吉隆坡國際機場的跑道。”譚家明說。

2014年,厭倦了觥籌交錯生活的譚家明辭去優(yōu)渥的工作,選擇來到大陸創(chuàng)業(yè)。之后,他設計過可以投影的手機、建過房子,但都成果寥寥。“我還是不服輸,除了工程專業(yè)外我也學過大眾傳播,一條路不通就換一條。”譚家明說,了解到“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眾多惠臺政策之后,他決定再一次尋找創(chuàng)業(yè)的機遇。

“我父親很重視傳統(tǒng)文化,所以我從小就受到民樂和書法的熏陶,各種民樂都會一些。”譚家明回憶道,出于這樣一種情懷,他打算在福州和平潭推廣民樂。“最初,我不敢抱太大希望,只打算在平潭先開一家小琴行試試看。”但令他沒想到的是,這次創(chuàng)業(yè)卻得到了許多貴人相助。

從2017年起,譚家明逐漸引薦優(yōu)秀的臺灣音樂人才來到大陸工作,并嘗試與小學合作,義務教授二胡、古箏等樂器。“得知我們想推廣民樂后,許多校長都格外支持,主動提供教學空間。有一位揚州的古箏商人來考察后,被孩子們感動,決定將琴借給教學團隊。”譚家明說。

數年間,譚家明的團隊在平潭教過的學生從30名增加到1300余名。在當地積累足夠經驗后,他便帶著十幾名教師來到福州,在更廣闊的空間推廣傳統(tǒng)文化。目前,他們已與福州的雙虹小學、觀瀾小學等五所學校開展公益合作,長期為500余名孩子教授民樂、書法和舞蹈,并在臺江區(qū)、倉山區(qū)和晉安區(qū)設有站點。

有些留守青少年,在學校上過民樂課后,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對這些孩子,我送琴并免費教他們,有兩個高中的孩子已考到十級。他們在學業(yè)上也很努力,不少人還拿了獎學金。”談及這些走上音樂道路的孩子,譚家明格外自豪。“兩岸文化交流要從孩子做起,我們未來還打算招募60位臺胞親子,在平潭和瑯岐島研學基地為他們舉辦交流活動。”

除了推動兩岸青少年交流,譚家明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工作,讓更多臺灣中青年看到在大陸的發(fā)展?jié)摿Α?ldquo;臺灣飽和的教育市場,使得很多專業(yè)的老師沒地方施展才能。”他表示,在大陸創(chuàng)業(yè)取得的成果,讓他有底氣繼續(xù)引薦更多臺灣的朋友登陸“第一家園”。(記者 萬哲華)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首部全品類老茶研究專著《中國老茶淺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