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財經頻道>財經新聞
分享

新華社日內瓦12月14日電 綜述:中國在世貿組織敦促歐盟停止對華“替代國”做法

新華社記者凌馨

中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張向晨日前在世貿組織上訴機構舉行的會議上,敦促歐盟和其他成員兌現(xiàn)承諾,停止對華“替代國”做法,遵守世貿規(guī)則。

中國駐世貿組織代表團14日對記者表示,世貿組織專家組6日就中國訴歐盟反傾銷“替代國”做法一案舉行首次聽證會,張向晨代表中方進行了口頭陳述。

張向晨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簡稱《議定書》)是世貿組織成員共同簽署的條約,中方在加入世貿組織后信守承諾,同意其他成員在15年過渡期里使用“替代國”做法,中國也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F(xiàn)在,歐盟和其他成員也必須信守條約,兌現(xiàn)承諾,在過渡期結束后停止“替代國”做法,遵守世貿規(guī)則。

作為中國“入世”談判代表團中的一員,張向晨見證了中國從1986年正式提出“復關”申請到2001年成功加入世貿組織的艱難歷程。他表示,在談判中,中方接受了數(shù)項與一般世貿組織成員權利義務有所區(qū)別的條款,其中包括在15年過渡期內,使用“替代國”標準而非本國標準計算傾銷幅度的方法。根據(jù)歐盟委員會的測算,使用“標準”方法計算的反傾銷稅率比使用“替代國”方法計算的反傾銷稅率平均低30%。2001年至2016年間,世貿組織成員對中國出口產品發(fā)起的反傾銷調查超過1000起,數(shù)量超過第二大目標國的三倍。在很多反傾銷案中,歧視性的高額反傾銷稅導致中國企業(yè)停業(yè)破產,數(shù)以萬計的工人被迫下崗,對中國出口產業(yè)和工薪家庭造成了嚴重后果。

張向晨指出,《議定書》明確規(guī)定,“替代國”做法“無論如何”均應于中國入世15年后失效,這其中不存在任何歧義。自2016年12月11日起,《議定書》中再無任何對中國出口產品棄用中國市場價格和成本的法律依據(jù),其他世貿成員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應當適用世貿組織一般規(guī)則,歐盟和其他成員反傾銷法律中的歧視性條款也應終止。但此后,歐盟不僅沒有根據(jù)世貿規(guī)則的改變修改其法律,并且仍然在對華反傾銷案件中繼續(xù)使用“替代國”方法,甚至據(jù)此錯誤方法對中國出口產品發(fā)起新的反傾銷調查。

2016年12月12日,中國就歐盟繼續(xù)對華反傾銷調查使用“替代國”做法,提出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張向晨表示,歐盟視白紙黑字如無物,視條約承諾如兒戲的做法令中方感到遺憾。中方將此訴諸爭端解決程序,是為維護多邊規(guī)則的正義之舉。

在當天的聽證會上,張向晨針對作為本案第三方之一的美國表示拒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待遇的做法表示錯愕。他表示,《議定書》中的絕大部分條款是在中美雙邊入世談判中達成的,美方也在談判中接受其中的“非市場經濟條款”應有明確的終止時間。美方如今的做法,無異于否定雙方在入世談判中所共同付出的巨大努力。

另外,張向晨指出,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市場經濟定義。歐盟和美國在其法律中定義何為市場經濟,并在本案中按其對市場經濟的定義曲解世貿規(guī)則,實際是在試圖操縱國際貿易規(guī)則,并令其他世貿成員屈從于他們自行設立的規(guī)矩。“我們對其給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帶來的系統(tǒng)性影響深感擔憂。”

張向晨最后強調,在加入世貿組織時,中國相信世貿組織是一個以規(guī)則為基礎、非歧視并推動貿易自由化的體系。然而,歐盟的涉案措施違反了上述每一項原則:它歪曲規(guī)則且充滿歧視和保護主義色彩。在本案中,歐盟是否能夠被要求遵守其在協(xié)定項下的義務關系到爭端解決機制的可信度,關系到世貿組織的權威,關系到全體成員對于多邊貿易體系的信念。

責任編輯:黃仙妹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首部全品類老茶研究專著《中國老茶淺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