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財經頻道>財經新聞
分享

新華社維也納11月30日電 財經觀察:歐佩克延長減產協(xié)議 原油定價權之爭陷持久戰(zhàn)

新華社記者王騰飛 劉向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11月30日決定,將原油減產協(xié)議延長至2018年年底。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決定將直接影響未來國際原油供需平衡與價格走向,歐佩克與頁巖油生產國之間的原油定價權之爭也將陷入持久戰(zhàn)。

當天,歐佩克部長級會議以及歐佩克和俄羅斯等10個非歐佩克產油國部長級會議在維也納舉行。會后發(fā)表的聲明說,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將于2018年6月根據(jù)市場條件和平衡原油市場取得的進展,考慮是否采取進一步調整行動。

2016年年底,歐佩克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聯(lián)合減產協(xié)議,按照協(xié)議,從今年1月起6個月內,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日均共減產約180萬桶原油,以緩解市場供過于求的狀況。今年5月,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決定將原油減產協(xié)議延長9個月。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減產取得了一定成效,原油供過于求的局面得到一定緩解,國際油價有所回升,原油庫存也明顯下降。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歐佩克距離其市場平衡的目標仍然較為遙遠,讓市場價格恢復至2013年前后每桶100美元的水平僅有理論上的可能性,而目前的國際油價也遠遠不能滿足高度依賴原油出口的歐佩克成員國的財政需求。不僅如此,目前的油價仍有隨時下跌的可能,市場仍然脆弱。

不難看出,掌控國際原油市場定價權、讓油價繼續(xù)回暖至更高水平仍是傳統(tǒng)產油國的目標。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歐佩克面對的是一場持久戰(zhàn)。正如前來參會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法利赫所說:“我們僅僅走過一半的旅程。”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即便聯(lián)合了俄羅斯等產油大國,歐佩克目前減產的效果相比過去已經大打折扣,尤其是在頁巖油這個崛起的新貴面前,歐佩克在推動市場平衡方面顯得力不從心。

近年來,頁巖油產量的井噴徹底打亂了國際原油市場格局,導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探,迫使歐佩克采取減產保價的措施。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里,歐佩克及非歐佩克產油國限產讓油價有所回暖,這導致不少頁巖油鉆井提高產量,在抵消傳統(tǒng)產油國減產效果的同時也擠壓了其市場占有率。俄羅斯曾對此表示擔憂,認為延長減產協(xié)議可能反而刺激頁巖油產量上升。

美國能源信息局預計,今年11月美國頁巖油產量約為每日610萬桶。歐佩克在最新發(fā)布的年度原油市場展望報告中預計,2025年美國頁巖油產量將達到約每日825萬桶,比2016年的預期上調近50%。

隨著美國頁巖油產量的增長,一些分析人士甚至預測,美國有可能在未來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屆時,歐佩克將不具備與其在定價權上“掰手腕”的能力。

在與頁巖油生產國爭奪定價權的過程中,傳統(tǒng)產油國陣營內部已經開始顯現(xiàn)裂痕。由于對原油出口依賴程度較輕,俄羅斯已經表現(xiàn)出對目前的油價基本滿意,這與歐佩克國家的期望不符。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減產協(xié)議得以延長,但如果油價繼續(xù)保持目前水平,甚至繼續(xù)小幅回暖,俄羅斯等產油國與歐佩克接下來很有可能分道揚鑣,聯(lián)合減產也將成為歷史。

當下唯一對傳統(tǒng)產油國有利的是全球經濟回暖,國際原油需求量明年有望保持回暖趨勢。這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大于求的局面,給油價上漲提供支撐。

分析人士認為,究竟哪一方將在這次市場定價權之爭中占優(yōu),主要取決于頁巖油增加的產量是否能抵消傳統(tǒng)產油國減產的效果并滿足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長。對此,歐佩克與俄羅斯都表示將會保持對市場變化的監(jiān)控,并靈活應對。

責任編輯:黃仙妹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媽祖聯(lián)名新品發(fā)布 金門高粱酒推出“富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