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媒體報道上看,這個暑假,利用假期報名參加各種國際義工項目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通過向義工組織交納報名費,參加一至三周的短期項目,從事動物保護、志愿教學、醫(yī)療服務等志愿服務工作,項目地一般是在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近至東南亞,遠到非洲。一時間,該項目的紅火程度遠超人們的想象。
當“國際”和“公益”碰撞出火花,“國際義工行”瞬間顯得高大上。此模式既滿足了大學生們出去旅游的心愿,又能讓他們收獲豐富的經(jīng)歷和閃耀的光環(huán)。問題是,這不過是“看上去很美”。一些國際義工組織卻有著各種“坑”,行程安排和最初規(guī)劃不符、住宿條件差、亂收費等成了參與學生最常遇到的問題。
令人不解的是,中國旅游市場日趨成熟,正規(guī)的旅游項目不勝枚舉,一些存在“坑”的“國際義工行”,為何如此受大學生們的青睞?一位接受采訪的大學生曾坦言:“我計劃未來申請美國醫(yī)學院的碩士研究生,而海外志愿醫(yī)療服務絕對是必不可少的經(jīng)歷,否則自己根本沒有機會與他人競爭。”一些國際義工組織利用了這種心理,宣稱志愿經(jīng)歷是加分項,有了證書就能進國外名校。
這是混淆視聽的伎倆不假,但既然不缺受眾,也證明了這一招數(shù)有用。說到底,如今各類自稱“公益”的活動此起彼伏,它和隱藏于其中的利益鏈條脫不了干系。不久前,“陜西愛心支教聯(lián)盟”打著支教的名義,卻向?qū)W生收取課時費,欺騙志愿者。而一些淘寶商家,甚至能夠為購買者錄入志愿時長,包括志愿活動時間、志愿地點也能隨意填寫。
這些商家的伎倆何以屢屢得逞?因為不少志愿活動,和獎學金評比、保研相關(guān)。在利益驅(qū)動下,“國際義工行”之流的誕生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其實,要徹底去除這些問題,亦非難事。一來,各大高校應將各類支教、義工證明與學業(yè)成績脫鉤,建立起一套科學、規(guī)范的評價體系。當然,支教等活動本無可厚非,但斬斷深埋于其中的利益鏈,才能還其本來面目。
二來,有關(guān)部門應對各類以“支教”“義工”為名的組織加強審核,保證其沒有欺世盜名之嫌。比如,成熟的國際義工必須具備教學、救護等專業(yè)技能,且必須經(jīng)過報名、篩選、面試、培訓等流程才可開展志愿活動。而如今大多“國際義工行”卻是交錢即行,含金量幾何,不言而喻。斬斷其背后的利益鏈條,才能斷了他們不斷“挖坑”的念頭。到那時,義工活動自然會純粹、健康得多。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