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丁漢大學磁共振中心主任在為校長們開講座

培訓團成員在與英國圣安德魯大學校長(左)交流。
核心提示
一所大學能否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整體水平上取得顯著成就,校長的作用與影響至關重要。其辦學理念、戰(zhàn)略決策將直接關系到一所大學的興衰成敗。2003年,國家教育部與國家外國專家局共同啟動了“高校領導海外培訓項目”,分批次選送國內高校校長赴國外一流大學學習。截至目前,這個由財政部支持的項目以每年派出5個培訓團組的進度,已連續(xù)實施了9年,累計培訓200多所高校的領導干部近900人。這些大學校長們從國際名校那里學到了什么?他們的辦學理念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在實踐中進行了哪些探索?這一切又會給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碰撞中反思
“一個月的集中學習,使我們得以站在一個國際視野的高度審視中國的高等教育。”2011年12月12日上午,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柯楊在她的辦公室里對記者這樣說。
當天下午,柯楊要赴日本參加會議。盡管與海外交流日益頻繁,談起7年前到英國的考察培訓,她依然覺得受益匪淺。那次培訓使她對國外高校治理有了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了解。
2004年10月16日至11月15日,柯楊參加的“2004高校領導赴英國培訓團”一行26人,在劍橋大學、里丁大學、華威大學等8所著名高校進行了培訓,還訪問了英國文化委員會、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英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署等單位。期間,行程排得很滿,光是有關高等教育的演講就聽了52場。
“通過在國外一個月的培訓與考察,培訓團成員在思想上、觀念上受到了國外大學的辦學理念、管理方法的碰撞與沖擊,促使他們去深入反思自己的辦學理念,改善自己的管理方法。”國家外國專家局副局長李兵指出。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03年第一批培訓團回國后,很多校長在交流中這樣表示:“如果這個項目早派出20年,現(xiàn)在中國高等教育的面貌可能會不同。”
讓校長們反思的首先是“大學校長的職能與作用”。校長們在一流名校中看到,大學功能的多樣化以及社會背景的復雜化,使大學校長的角色和職能隨著具體環(huán)境和條件的變化而日趨多元,大學校長只有與時俱進、更新觀念方能求生存、謀發(fā)展。
參加了2004年赴美培訓的北京理工大學校長胡海巖認為:“在學校管理中,要將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分開。在行政事務上要加強校長的權力,在學術事務上要加強教授委員會的權力。要防止該集中時集中不夠,該民主時民主不夠。”
“作為一位大學校長,一定在實踐中向教育家方向發(fā)展,需要懂得教育規(guī)律,遵循教育規(guī)律,真心投入教育。”柯楊強調。她介紹,過去這七八年,她所領導的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在教育、教學上做了很多變革,改變了上百年沒改變過的課程體系,加強對學生心靈成長的關注,讓學生提前接觸實踐,并強化了師德、師風、醫(yī)德、醫(yī)風建設,爭取為社會輸送更多優(yōu)秀的臨床醫(yī)學高層次人才?!白屛覀兊慕逃虒W方式首先與國際接軌,是我培訓后努力做的?!彼f。
“歐美大學的很多經驗和規(guī)律值得借鑒?!崩畋f,“據我了解,這些高校領導參加培訓之后,在制定本校發(fā)展規(guī)劃時,或多或少都借鑒了發(fā)達國家高等教育的經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