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就買 六成學生不記賬
調查顯示,與偏高的生活支出相比,泉州大學生相應的理財觀念還沒跟上,月初“大吃大喝”、月末“縮衣節(jié)食啃方便面”的情況并不少見。在消費的同時,65%的大學生“很少有記賬的習慣”或“沒有記賬的習慣”。
調查中,在“當你想要買某樣東西時,卻發(fā)現(xiàn)錢不夠,那么你會”這個問題上,僅有42%的學生選擇“放棄”,10%的學生會選擇“向父母要錢”,17%的學生會選擇“向別人借了再說”,僅僅30%的學生會選擇“打工賺錢”。在“你的消費方式為”這個問題上,只有一半的學生會選擇“事先做好消費計劃再花錢”,而有15%的學生選擇“毫不在乎想花就花”。
及時記賬,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消費情況,糾正不合理的消費習慣。然而記者發(fā)現(xiàn),僅不足三成大學生有記賬的習慣。華光攝影藝術學院大二學生告訴記者,家里常常一次性給足5個月的生活費6000元,但他從來沒怎么在意過賬戶還剩多少錢,更別說記賬了。于是,在學期初網(wǎng)購、聚餐K歌過足癮之后,等到學期末,小沈經(jīng)常面臨“山窮水盡”的窘境,有時窘迫得連飯卡都沒錢充值。
加強價值觀引導 大學生應健康消費
泉州師范學院政治與社會發(fā)展學院社會學張超博士認為,當前大學生消費存在以下幾個盲點:一、消費結構不合理。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占消費總支出份額很少,與其相反,人際消費、戀愛消費卻連年漲升;二、容易陷入“符號消費”,即大學生并不看重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更注重商品的交換價值,過度追求名牌,以此來獲得地位和尊敬。在社會學研究中,這被稱為“炫耀性消費”;三,超前消費,受到一些西方思想影響,大學生缺乏理財觀念,超前消費。
對此,張超博士認為,大學生消費,是作為一個社會問題而存在,與當前社會現(xiàn)象、社會風氣息息相關。作為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引導,提倡健康的消費觀;作為學生,要根據(jù)自身條件,適度調整規(guī)范自己的消費觀,把有限的金錢和精力投入到生活學習中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