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是學生消費的高峰期,學生持信用卡的話題在香港和內地都引起討論。針對年輕人“預支未來錢”的社會問題,香港金管局最近準備協(xié)調銀行業(yè),在今年底前收緊學生信用卡的最高信用限額至1萬港元。
香港三成學生背“卡債”
香港地區(qū)的銀行較早就針對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推出了信用卡業(yè)務,申請流程簡單,禮品優(yōu)惠誘人,新卡最高透支額度可達2萬港元。
根據銀行資料,不少銀行與學校設立合作聯營信用卡,審批寬松,利用禮品豐厚、年費減免等優(yōu)惠活動吸引大量學生申請。此外,銀行與銀行間的競爭導致審批放水,大量無收入來源的學生同時持有多張信用卡,拆東墻補西墻,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負債。據統(tǒng)計,香港約有30%的大學生因濫用信用卡結果欠債累累,有大學生每月還款額高達6萬港元,更有甚者欠下了高達200萬港元債務。
資料顯示,2007至2008年內地學生信用卡業(yè)務出現井噴,內地學生在申請信用卡時無需任何擔保與抵押,只需向銀行提供學生證、身份證的復印件后領取申請表即可。銀行會根據學生提供的資料確認學生的信用度,此前信用卡最高可透支額度是:本科生3000元、在讀碩士生5000元、在讀博士生8000元。隨著持卡用戶良好信用記錄積累,透支額度也隨之提升。盡管內地銀行對學生信用卡額度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和控制,但持卡學生卻屢屢暴露出誠信危機。
早在2009年,內地多家銀行因“風險太大”停辦學生信用卡,但已持卡者業(yè)務不受影響。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