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味三:沒實質性內容
說實在的,許多家長之所以安排孩子參加夏令營,最看中的是體驗生活、提升品質的價值,而實際上,不少夏令營打出的旗幟看上去很美妙,但實質性內容并不多。
多年之前,社會上曾流行“吃苦夏令營”,出現(xiàn)過報名者需經“考核”過關才能獲得一個名額、百里挑一的盛況。如今,這種以吃苦磨煉為主旨的夏令營已基本上不復存在。
針對家長對孩子的高期望,有的地方推出了領袖男孩2011夏令營、陽光女生2011夏令營,但閱讀過《招生說明》,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夏令營的主旨、訓練內容、日程安排、編隊訓練等,都如出一轍,有些內容安排更讓人啼笑皆非,如“陽光女生”有個“辯論比賽”,辯題是“男孩好還是女孩好”、“白天好還是晚上好”。這樣的夏令營一個月的費用居然要9600元。
旅游+拓展訓練+編隊實施=夏令營,這樣的“拼湊式”組合,在不少主辦者看來,是搗鼓夏令營的最好模式。
面對夏令營“營”的味道趨淡,“義”的內涵減弱,市場運作走低的現(xiàn)狀,市教科院研究員吳增強認為,夏令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也是學生暑期生活的“動感地帶”。要還夏令營的本來面目,必須加大市場監(jiān)管的力度。現(xiàn)在,夏令營管理的“邊緣”狀態(tài),使得市場監(jiān)管和調節(jié)機制顯得難以有作為。教育、文化、旅游、工商、勞動、社區(qū)等部門,要攜起手來,共同對夏令營負責,進行分類指導。要對舉辦者進行“資質認證”,并進行成本核算,對打著夏令營旗號而行補課之實并昧著良心賺黑錢的予以堅決取締,而對那些保本微利,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要予以恰當引導和扶植,對辦得有方的則要熱情支持和擴展。
浦東新區(qū)園西小學校長姚星鋼提出,要引導夏令營進行正確定位。夏令營,當以提供鍛煉場所,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和相應的活動支撐為準。要讓參加的孩子覺得有趣、有味、有意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