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都市報道”記者報道,這是記者第一時間拍攝到的現場視頻,事發(fā)鄭州市福彩路山頂御鑫城小區(qū),當時,6歲男孩正躺在地上,120急救人員正進行搶救。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救,男孩最終不幸身亡,男孩的媽媽也被送往醫(yī)院。
事故發(fā)生于11日下午六點左右,小區(qū)居民說,這個小男孩本來在小區(qū)門口的噴泉水池邊玩耍,突然就掉進了水里。在附近散步的居民看到后,都趕快跑到水池邊,想要把母子倆拉出來。
母子倆被救上來后,120急救人員趕來搶救。最終年幼的孩子再也沒有醒過來,而孩子母親處于重度昏迷,在醫(y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截至都市快報記者發(fā)稿前,男孩的母親仍然處在昏迷中,沒有度過危險期。
■噴泉成“隱形殺手” 何時才能不再傷人
2012年10月,武漢一少年在噴泉里撿皮球觸電,危急關頭,一名保安跳水救人,不幸罹難。
2013年7月,山東泰州13歲男孩在噴泉邊玩耍,不慎落水。母親劉女士去拉孩子時被電暈,聞訊趕來的消防官兵在營救時也被電倒。
2013年8月,北京一公園內噴泉漏電,導致兩只寵物狗被電死。狗主人下水救愛犬,也觸電身亡。
記者在鄭州街頭隨機采訪,不少市民對噴泉安全隱患幾乎一無所知。
家長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識,孩子又沒有自控能力,于是,噴泉就成了夏天孩子們的樂園。作為隱形的“殺手”,噴泉安全究竟歸哪個部門管呢?
因為沒有具體的責任部門,開發(fā)商或物業(yè)對噴泉的維護和巡察就沒有嚴格的標準。業(yè)內人士說,正常情況下,水下噴泉必須配備漏電保護裝置,一旦漏電,電源會在第一時間自動斷開,這就從根本上避免了噴泉電人事故的發(fā)生。
此外,必要的安全警示標識、噴泉周圍設置護欄,都能有效地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兒童觸電這樣急救 心肺復蘇可救命
兒童觸電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兒童意外傷害,兒童因觸電而死亡的人數占兒童意外死亡總人數的10.6%。那么,萬一孩子發(fā)生觸電情況,應該如何正確的急救呢?家長們又該做好哪些防護措施以防止意外的發(fā)生呢?
網易親子邀請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醫(yī)師陳志,來教大家如何正確對觸電兒童進行急救。
陳志老師的講解過程,可以來看看視頻:
寶寶安全急救書:兒童觸電(來源:網絡)
不方便觀看視頻的,可以看圖文講解:
第一步:切斷電源
當有兒童觸電時,我們在確保身體安全的情況下,應盡快地找到電源開關,把電源開關關掉。如果一下子找不到電源開關的話,可以找一個絕緣的物品,在不接觸孩子的情況下,把和孩子接觸的有電的物品挑開,使孩子脫離這個電源。
注意:以上是家用220伏電壓的處理措施,如果是高壓電,我們不能輕易靠近,應通知有關電力部門,關閉電源后再進行現場搶救。
第二步:判斷受傷兒童的生命體征
搶救前,通過對孩子的意識和呼吸的判斷來檢查他是否存在生命體征,我們可以通過掐捏孩子的頜骨或者說拍打他的足底,并呼喚寶寶來檢查他的反應,同時觀察他的胸腹部有沒有呼吸?觀察5—10秒鐘發(fā)現這個孩子既沒有反應、又沒有呼吸動作的話,特別是胸腹部沒有起伏的話,我就要立刻對他進行心肺復蘇的搶救。
第三步:進行心肺復蘇術中的胸按壓
胸部按壓時一手扶住嬰兒的頭部,另外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兩個并攏在嬰兒的兩乳連線中點下方進行按壓,按壓深度在在嬰兒胸壁厚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或者是四厘米左右,按壓的頻率是每分鐘至少100次。按30下后進行人工呼吸。
第四步:開放氣道
在做人工呼吸之前要先開放氣道,方法是一只手按住嬰兒的額頭,另外一只手的食指輕輕挑開他的下頜骨,使他的口鼻的延長線和胸腹處于兩個平行線。
注意:不要讓頸部過于彎曲,這樣的話一方面可能會損傷頸椎,另外一方面嬰兒的氣管會發(fā)生反折,反而阻塞了氣道。
第五步:進行心肺復蘇術中的人工呼吸
由于嬰兒的口鼻比較小,我們可以對他進行口對口鼻的通氣。每次通氣時間是1秒鐘,通氣的量以他胸腹部有明顯的起伏就可以了,千萬不要把成人所有的一口氣都吹到他的肺里面,這樣會對他造成損傷。
特別提醒:對較大兒童的人工呼吸法
如果孩子比較大,我們可以口對口進行通氣,吹氣的時候捏住鼻孔,放松的時候要把鼻孔松開,讓氣流自然出來,吹氣1秒鐘,放松1秒鐘,兩次呼吸是4秒鐘。然后我們按照30:2,也就是做30次按壓,進行兩次通氣這樣的比例持續(xù)進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