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以后 讓孩子習慣獨睡
“當然,與孩子分房睡要有一個準備過程,可以采用提前告知的方式,讓他有期待。如告訴孩子,等你到3歲生日時,就要有自己的房間和小床了,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用品放在他的房間,讓他產(chǎn)生期待,而不是恐懼。”孫硯冰說。
對于較強抵觸情緒的孩子,孫硯冰建議采用系統(tǒng)脫敏法以及延遲滿足等方式來循序漸進地解決問題。“比如一點點加大孩子床與父母床的距離。當孩子在自己房間待了一段時間提出要回去的時候,父母可以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如對孩子說講一個故事再回去好不好。經(jīng)過多次延遲時間,孩子就會慢慢習慣?!?/P>
對于分房睡時孩子的哭鬧,胡萍說,父母要表示理解并安慰孩子,但仍要堅持讓孩子在自己房間睡覺,不可以在孩子哭鬧后讓孩子又回到父母房間,這樣反反復復對父母和孩子都不利。孩子睡前的時間仍是非常重要的,講睡前故事,與孩子親吻、道晚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序。這會讓孩子感覺到雖然自己不再和父母睡在一起了,但爸爸媽媽依然是愛自己的。
“無論采用什么方式,父母的態(tài)度一定要溫柔而堅定,不能強制或放縱?!睂O硯冰說,父母、家人的觀念要統(tǒng)一,要讓孩子認識到分房睡是很正常的事。
■ 專家觀點
3歲前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孫硯冰,早教專家、紅黃藍親子園培訓總監(jiān)
0到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一個關鍵時期,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睡覺階段。在嬰兒階段,孩子最恐懼的事一是媽媽不見了,二是睡覺。而孩子并不理解睡覺的概念,閉上眼睛也等同于看不到媽媽。對嬰兒來講,不管別人照顧得有多好,在心理層面也替代不了媽媽的作用。所以,無論是同床睡、同房睡還是分房睡,在孩子0到3歲的時候,媽媽都要能夠有效陪同孩子睡覺,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聽到孩子哭鬧,媽媽都應該馬上去撫慰,如果不能及時安撫,孩子就會一次次驗證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這對他未來的成長非常不利。
不愿分床睡父母先反思
●尹建莉,教育學者,《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作者
如果孩子到十六、七歲還不愿意和父母分開睡,那就有問題了。很可能是父母平時過度包辦,或過度嚴厲,孩子要么依賴感太重,要么對父母的愛不確信,以至于延宕獨立的時間。父母還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思維方式有問題,自身潛意識就是不愿意和孩子分開,無意中給了孩子很多不良暗示。我想關鍵還是父母放平心態(tài)。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