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資訊頻道
分享

一曲《天下黃河有幾十幾道灣》叫醒了在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qū)魚河峁鎮(zhèn)梅家畔村的石峁山東南45公里無定河中游處的石峁山,東經(jīng)109°、北緯38.05°距今約5500-6000年前的陶唐都城遺址。陶唐都城遺址也即上古傳說中的帝堯都城遺址?!渡袝?middot;五子之歌》提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這里陶唐指帝堯的號。古代典籍《大戴禮記》和《資治通鑒外紀》將堯認定為傳說中“五帝”之一?!渡袝烽_篇《堯典》就講述了堯的事跡,為研究上古社會提供了重大參考價值?!渡胶=?jīng)·海內北經(jīng)》提到一座“帝堯臺”,位置在“昆侖東北”。上古時代,秦嶺包括今日的昆侖山,也有“昆侖山”的稱謂,“昆侖東北”可能就在陜北、晉西北一代?!渡胶=?jīng)·海內北經(jīng)》提到的另一處有價值的信息來自對舜家庭的記載。該處提到,舜的兩個女兒出生在黃河邊一個大沼澤邊上。

一個沉睡了六千年的陶唐都城遺址 展現(xiàn)在陜北高原

追溯黃河文明脈絡,陶唐都城遺址分布在五個遺址區(qū),分別為石峁山遺址、魚河岇遺址、桐條溝(古城寨)遺址、龍化遺址和寨峁遺址。五個遺址覆蓋了大約叁十平方公里的范圍。以石峁山下方的梅家畔村為起點測算,遺址到黃河距離約為45公里,到無定河距離約為12公里。綜合推斷,遺址應該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龍山文化時期的遺存。在榆林陶唐都城文化展館,可以看到古陶器狀各異的陶罐、陶壇、橢圓形陶壺、陶鬲、陶碗、陶瓶、陶燈和其它陶制品,花紋各異的破碎陶片。從這里可以看出為陶唐文化遺址的可考價值所在。陜西省榆林市魚河峁鎮(zhèn)的陶唐遺址受到了考古專家重視。陶唐都城遺址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世界遺產(chǎn)培訓與研究中心人才庫的呼立濤研究認為,該遺址群為史書記載的陶唐都城遺址。該遺址群的發(fā)現(xiàn),“對于探尋史前黃河流域文明的脈絡,追溯中華文化的源頭有重要意義”。除了考古遺存的證據(jù),,呼立濤另外的佐證來自于大夏赫連勃勃的個人敘述,“昔在陶唐數(shù)種厄運,我皇祖大禹以至圣之姿…夷一元之窮災…鴻績侔之天地…”。

一個沉睡了六千年的陶唐都城遺址 展現(xiàn)在陜北高原

遠古至今桐條溝山清水秀,是陶唐部落之地。秦漢時,這里土地肥沃,朝廷實行屯田制,為軍隊提供充足的糧草,始名屯田溝,歷經(jīng)宋元明清。因歷代過度開墾,水土流失,土地貧瘠,無法屯田,惟水桐樹遍布溝里,明萬歷年間改名為桐條溝。新中國成立后,曾建置桐條溝公社、桐條溝鄉(xiāng)。步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榆林民營企業(yè)家梅成智勇于探索歷史,尋找古文化遺址,歷經(jīng)千辛萬苦,自籌巨在石峁山建成陶唐遺址文化景區(qū),再現(xiàn)陶唐文化。屯田溝曾經(jīng)璀璨,桐條溝今更輝煌。魚河峁鎮(zhèn)的梅家畔村陶唐時期大遺址的發(fā)現(xiàn),是史前陶唐王朝興衰變遷的重要見證,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了解過去,更好地分析和尋找那些影響中華民族性格、思想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諸多元素。陶唐都城和附屬城的石壘砌筑城遺址,在黃河流域榆林境內的榆陽區(qū)魚河峁鎮(zhèn)桐條溝梅家畔村周綿,至今依稀可辨,對其構架在一定范圍之內的五座石壘砌筑城遺址的研究、保護與開發(fā)利用,不僅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也是對外宣傳講好中華黃河故事的“履寒霜而逾榮,蒙重氛而彌耀者哉”索源。同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不僅展現(xiàn)出我們中華民族史前的發(fā)展史,是人民幾千年來社會實踐所形成的各類知識的升華與抽象,融貫著史前人民的智慧與情感,是人類思想寶庫的一支奇葩,對中華史前文明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

一個沉睡了六千年的陶唐都城遺址 展現(xiàn)在陜北高原

2020年7月,榆林市文旅局、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石峁山陶唐都城遺址進行航拍測量,遺址覆蓋了大約叁十平方公里的范圍。以石峁山下方的梅家畔村為起點測算,遺址到黃河距離約為45公里,到無定河距離約為12公里。同年9月,榆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設計石峁山陶唐都城遺址保護發(fā)展規(guī)劃;2021年2月20日,榆陽區(qū)文旅局組織召開相關專家認定會,3月3日,榆陽區(qū)文旅局確定石峁山遺址為榆陽區(qū)文物保護點。榆林陶唐遺址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石峁山陶唐都城遺址文化廣場5000平方米,還塬遠古勞動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比賽等場景3000平方米,新建叁層展覽館2200平方米。融入到塬始部落群體里,也提供了研究歷史文化的研學基。桐條溝地處榆林城南60公里的山溝里。峁溝河流屬無定河支流,由東向西,長大約18多公里,將桐條溝割為南北兩翼山區(qū),典型的丘陵溝壑地貌,寬約8公里,面積大約9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一個沉睡了六千年的陶唐都城遺址 展現(xiàn)在陜北高原

遠在3.5萬多年前,桐條溝周圍就有“河套人”生活的足跡,這里也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據(jù)榆陽區(qū)考古專家和榆林市考古隊2019年在梅家畔等村發(fā)掘的陶器考證,遠在新時期時代,桐條溝就有人類居住的遺跡。

2021年3月,陜西榆林考古隊在考察龍華寺西邊石峁山氏族部落居住的都城遺址,在張鹼、魚河岇,桐條溝、李家畔發(fā)現(xiàn)4座大型衛(wèi)城,這些部落城池規(guī)模宏大,占據(jù)幾座山峁,建造精湛,臺墩相連,高瞻遠眺,易于防守,便于防洪。李府溝、桃家溝、白家溝、桐條溝、小范地、大碾莊、張鹼的山頭峁上,不僅有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刀、陶器陶片,還有遠古時期的城池城堡遺址。這些史實證明了桐條溝及周圍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最早的地方之一,有6000多年的歷史,屬中國歷史上的陶唐時期。

一個沉睡了六千年的陶唐都城遺址 展現(xiàn)在陜北高原

龍華遺址位于梅家畔村龍華寺山上,石峁山遺址位于梅家畔村石峁山,桐條溝遺址位于桐條溝村腦畔山上,寨峁梁遺址位于桃家溝村西川上,李家石畔遺址位于李家石畔腦畔山上。山石為陣,雄踞高塬,根基堅固,氣勢非凡。幾千年后,我們依舊能從殘存中看出無定河沿岸陶唐遺址曾經(jīng)的威武雄壯。五座石城均由五層石墻由低到高一層一層一直壘建到山頂,每一層遍地鮮見珍貴的陶幣、夾砂灰陶、紅陶、黑皮磨光陶、泥質灰陶。陶器與陶片紋飾有繩紋、方格印、印紋、飾籃紋、錐刺紋、劃弦紋等,附加堆紋。石器有磨石、石棒、石斧、砸石、石刮削器、石刀等。看得出石城曾經(jīng)不是一般的居所,而且人口眾多,規(guī)模很大。頗有名氣的農民雕塑家尹大紅幫他完成了景區(qū)的雕塑群制作。這是一系列上古時期人物生活還塬作品。雕塑包括夫妻道別、日常生活、陶器制作等等。景區(qū)包括塬始人的山寨還塬。山寨可見石頭墻垣和路面。談到這些場景,梅成智提到的一個詞是“穿越”,“體驗陶唐人類祖先的生存智慧”。石峁山遺址為距今5500年前新石器時代期人類生活的聚落遺址,其時間要早于石峁遺址1200多年,且遺址周邊有部分較長裸露城垣遺跡,遂命名為“陶唐都城遺址”。2023年被榆林市命名為國家三A級景區(qū)。該景區(qū)的建設是在榆林市,揄陽區(qū)及魚河岇各級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確領導下由榆林陶唐遺址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開發(fā)建設的國家三A級景區(qū)。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wǎng)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相關閱讀
關鍵詞: 陶唐都城遺址
最新資訊頻道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建晴冷持續(xù)控場 下一波冷空氣已預約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