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中國臺灣網5月11日北京消息 (記者 張潔)5月10日,由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第十三期清華兩岸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全國臺灣研究會、清華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北京聯(lián)合大學等研究機構的涉臺研究專家學者、臺生、臺灣青年創(chuàng)業(yè)代表等共計20位出席論壇,圍繞“兩岸關系現狀與前瞻”這一主題展開分析與討論。

論壇由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殷存毅教授主持。與會學者詳細圍繞“全球視野下的兩岸關系”、“兩岸關系與臺灣政治”、“兩岸經貿關系與臺灣經濟”和“兩岸社會與青年交流”議題進行發(fā)言與交流。

人算不如“天算”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楊明杰指出,在全球化變化中,大陸崛起的勢頭對全球影響將會更加深遠,這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對兩岸關系整體影響是積極的。大勢所趨,臺灣應當認清形勢的發(fā)展。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華曉紅也指出,在全球視野下,兩岸經濟格局并未改變,也不會改變。未來兩岸經濟關系,首先取決于國際經濟形勢的發(fā)展,最主要的是取決于大陸經濟發(fā)展。所謂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客觀存在的規(guī)律,蔡英文也逃脫不了。

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鄭劍指出,兩岸歷經70年的分合角力,海峽兩岸“分”的力量始終沒有撼動“合”的基礎,“合”的力量牢牢把控“分”的空間,這是歷史、血緣、文化、版圖、政治這些基礎性因素在起作用。

蔡英文兩岸政策是“溫和的抗拒”

多位與會學者圍繞這一年來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進行分析。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巫永平教授指出,蔡英文的執(zhí)政策略,外部關系上聯(lián)美、親日、對抗大陸,她對大陸采取“滿足大陸最低要求”的做法,同時也不理會大陸對她的更高要求,即對“兩岸關系究竟是什么關系”這一核心問題上進行表態(tài),是一種的“溫和的抗拒”;在臺灣內部政策上,則是繼續(xù)擴大民進黨的優(yōu)勢,進一步縮小國民黨的空間。

巫永平教授“溫和的抗拒”這一說法得到與會學者的贊同。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研究部主任嚴峻指出,蔡英文非常清楚兩岸問題的癥結所在。她的兩岸政策總的來看是,善意掛在嘴邊,態(tài)度盡可能放軟,而對大陸非常關注的“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種核心問題能回避則回避。

嚴峻指出,這一年,蔡當局在兩岸政策方面用心不夠、專注力不夠、使用的力道不夠,她并沒有把兩岸關系作為施政認真思考的重點,一直用相對模糊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來應付,有言辭,并無實際內容。

5月8日上午,“臺商走電商”啟動和“京東·臺商名品館”上線儀式在江蘇宿遷舉行,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出席活動并致辭。致辭中提到,去年以來,臺灣政局發(fā)生重大變化,兩岸關系面臨嚴峻復雜形勢和諸多挑戰(zhàn)。

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在發(fā)言中表達了對這句話的高度贊同,他認為,未來只有對兩岸基本形勢有客觀冷靜的判斷,政策才能是準確的,才不會有失望。

“新南向”政策不可能讓臺灣經濟擺脫對大陸經濟的依賴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臺資企業(yè)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明認為,兩岸經濟關系比較特殊,既受國際經濟規(guī)律影響,也受到兩岸政治關系、兩岸政策的影響。有政策促進兩岸經濟關系,也有被政策干擾的兩岸經濟關系。未來兩岸經濟發(fā)展形勢,要從市場、政策和國際經濟三方面進行分析。李保明還指出,臺灣的青年人才到大陸求學就業(yè),將成為兩岸經濟關系的重要內容。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劉雪琴通過詳細的數據分析指出,從貿易情況來看,政治因素并沒有改變臺灣和大陸的經貿關系,兩岸貿易關系的依存度高于臺灣和東盟的貿易關系。大陸作為臺灣的生產基地和出口市場,地位穩(wěn)固,臺灣不可能擺脫和大陸的產業(yè)合作關系,所以“新南向”政策想擺脫對大陸的依賴可能性不大。

劉雪琴指出,大陸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巨大的市場規(guī)模和對外開放的政策優(yōu)勢,以及無與倫比的產業(yè)鏈配套優(yōu)勢對臺灣仍然有較大的吸引力,未來臺灣對大陸的投資有可能會繼續(xù)增加。

兩岸經濟融合發(fā)展是對“做臺灣人民工作”的豐富和發(fā)展

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洪秀柱主席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就兩岸關系發(fā)展提出了六點意見。第三點提出,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fā)展。兩岸開展經濟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秉持互利雙贏,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fā)展,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

2017年5月10日,在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大陸通報了近期多項便利臺胞政策,兩岸學者紛紛表示,這些便利政策將進一步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fā)展。

論壇中,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斌華指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fā)展是對“做臺灣人民工作”的豐富和發(fā)展。他指出,推動兩岸社會融合發(fā)展要有有號召力的目標和共同愿景。例如“兩岸共圓中國夢”,臺灣同胞也是參與者,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過程中希望有臺灣同胞來參與,雖然現在可能在島內的共鳴并不大,但“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相信未來會產生很大的作用。

陳斌華指出,社會融合要有經濟融合作為支撐。大陸應該以經濟為誘導,加強牽引,帶動產業(yè)的對接、企業(yè)的合作、市場的融合、資本的依賴,為社會融合奠定雄厚的基礎。同時,要充分估計融合的困難與長期性。過程中一定會有挫折、反復,會面臨挑戰(zhàn)和問題,但只要堅持正確的方向推動下去,就一定會以“向心力”來抵消民進黨當局推動的“離心力”。(完)

責任編輯:楊林宇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首部全品類老茶研究專著《中國老茶淺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