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季之后,學成歸來的學子,有的已經開始工作,有的還在尋覓合適的崗位;還有一部分人選擇放慢腳步,以“間隔”的形式去接觸社會,花一段時間了解自己的發(fā)展方向。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畢業(yè)了,反而感到幾分迷茫。
迷茫之際
給自己一個思考的時間
“我選擇間隔年的最大原因是迷茫。”
王希曾就讀于美國明德學院。畢業(yè)后,他覺得自己“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而無法抉擇,于是就決定給自己一個緩沖期。“當時擺在我眼前的有很多條路,也有很多壓力。父母希望我能繼續(xù)深造,身邊的同齡人也都開始找工作了。我也已經拿到不錯的offer,而且大三的時候就在國內創(chuàng)辦了一個留學咨詢公司。升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這么多條路,我卻不知道該選擇哪一條。”
不僅是王希,對許多在畢業(yè)后選擇間隔年的海歸來說,“迷茫”是促使他們選擇間隔年方式進行自我調整的重要原因。
柳洋今年剛從法國雷登高等商學院畢業(yè)回國,她原本計劃畢業(yè)后就工作,卻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哪方面的工作。“人就像一只小小的昆蟲,希望自己的觸角可以伸展向各個方面,去更多地接觸世界、了解社會。我希望通過短暫的停歇,想清自己要往哪方面發(fā)展,摸清自己的興趣所在。”
在中國,許多海歸并不是刻意選擇間隔年。國外高校的畢業(yè)時間和國內不一致,海歸在回國找工作時存在困難。沒有及時找到工作、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時,有的海歸便順水推舟,給自己安排了間隔年計劃。
2017年7月,鐘寧寧從新加坡管理大學畢業(yè)。“因為在國外留學,我錯過了2016年的秋招。這樣的話,滿意的工作不太好找,我就選擇了間隔年。而且前幾年留學也很辛苦,可以借此機會調整一下。”
間隔年階段
既是休整 也是提升自我的良機
停下疾行的步伐,海歸們在間隔年都做些什么?
許多海歸首先做的是自己想做而沒實現的事情,另外便是繼續(xù)提升自我、找尋方向。大部分海歸在間隔年期間,還在積極找工作。
“前兩年實在太忙了,回來之后我先休息了一段時間,把之前落下的電視劇、動畫片全給看了。另外,我還和朋友一起去了趟柬埔寨,也終于染了心心念念的粉色頭發(fā)。”鐘寧寧說。
回國前,柳洋在歐洲各地剛剛完成了一場一個人的旅行。“間隔年的前兩個月,我一個人窮游了歐洲10多個國家、20幾個城市。一路上我住的都是青年旅社,在途中認識了很多國外友人,交了很多朋友。”
回國后,柳洋參加了一個主要由留學生和海歸組成的短期支教活動。“我朋友是‘E間學堂’支教項目的發(fā)起人之一,于是我也參加到這個項目中,支教活動持續(xù)了半個月。”
除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許多海歸在“休整”的同時,也不忘提升自我,繼續(xù)找工作,為未來做準備。
“鑒于父母希望我繼續(xù)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而我又想創(chuàng)業(yè)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我在間隔年同時要做好幾件事。”王希說,“一個是準備GRE考試;二是遠程參與國內公司的工作,當時我還在美國,公司的事情只能遠程遙控;三是讀書,我在間隔年期間讀了很多很感興趣的書,各式各樣的書。另外也去健身、鉆研廚藝。”
作為剛畢業(yè)的海歸,柳洋并沒有太多的資金支持自己的間隔年活動。除了父母的幫助外,柳洋通過兼職攝影師,幫朋友和客戶拍攝寫真來賺取間隔年的花費。在旅行和兼職的同時,她還在網上投遞簡歷、找工作,并拿到攜程管培生的offer。
鐘寧寧也是如此,在調整了一段時間后,她便開始準備2017年的秋招。
同時,她還做了一段時間英語工作室的老師。“那是一個小區(qū)里的小型工作室,原本只是簡單地教小學生英語。我和另外一個研究生去了之后,組織了許多活動,還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來做宣傳,產生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但是,這份工作并不符合父母的期待,家里常常因此出現爭吵。在秋招中拿到銀行的offer后,鐘寧寧便辭掉工作室的工作,選擇了父母眼中相對穩(wěn)定的單位。這時,距正式工作還有一段時間,鐘寧寧開始準備特許注冊金融分析師考試,并在今年夏天去了趟北京參加考試。
能否達到原先的期許?
答案又各不相同
談及間隔年是否滿足原本的期待,海歸的答案并不一樣。
對于王希來說,間隔年是符合預期的。“間隔年讓我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堅定了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其實當時也被申請的學校錄取了,但是我已經想清楚了,我要回國創(chuàng)業(yè)。”
“并且,在間隔年期間我讀了很多書。我讀書的時候有做筆記的習慣,也常常翻看,這對我之后的創(chuàng)業(yè)產生了很大影響。比如《創(chuàng)業(yè)維艱》這本書,里面講述了許多創(chuàng)業(yè)時常見的狀況,以及一些解決方法。有時候遇到困難,我會參考這本書的教訓和經驗。間隔年期間看的很多書,都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還有,我在間隔年常做的一件事是冥想。因為之前一直是一個‘疲于奔命’的人,走得很快,冥想和放空讓我能夠沉靜下來。對于間隔年的經歷,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即‘慢就是快’。”王希補充道。
柳洋也表示,間隔年基本符合預期,對自己有兩方面的幫助。“一是對我英語口語和性格上的影響。比起一年留學經歷,兩個月的歐洲旅行對我的口語幫助更大。可能因為一路上和許多人交流互動,鍛煉了口語,也讓我更加自信和獨立。二是讓我找到了興趣所在。在各個國家旅行之后,我發(fā)現自己對旅行有一番心得和經驗,也很有興趣。于是我便選擇去攜程工作,間隔年經歷成了我簡歷上比較出彩的部分。”
但也有人認為間隔年并不完全符合自己原本的計劃。“我一直努力想要找到自己到底喜歡什么,但是經歷了這一年我發(fā)現還是找不到。我就想,這個問題可能花一輩子都搞不清楚,那就罷了吧,找一個大家普遍覺得不錯、我也不討厭的工作就好了。另外就是,預想中我會去很多地方旅游,但是由于資金問題,并沒有實現。”鐘寧寧說道。
對于間隔年和待業(yè)的區(qū)別,在鐘寧寧看來二者在心態(tài)上有很大不同。“選擇間隔年的人一般是主動、積極的,可能一畢業(yè)就有工作機會,只是覺得不合適,要去找自己更滿意的工作。而待業(yè)則往往是沒有工作,是在被動等待,也不去做積極的調整。”
王希對此提出了建議,“如果確定了自己想做的事,就不要選擇間隔年。不要浪費時間,想做的事要立刻去做。另外,確定要工作的人,更不要選擇間隔年。因為海歸的特殊身份,不同公司對畢業(yè)時間要求不同,可能一年后就失去參加你所向往的公司的校招資格,得和有工作經驗的人競爭。而且,如果身邊的朋友都在找工作,只有自己一個人無所事事,易產生不安。再者,間隔年后,只能自己一個人找工作。我覺得找工作還是要一群人一起,緊張的環(huán)境和氛圍,能促使你加快腳步、硬著頭皮去努力。”
間隔年(Gap Year),原本是指青年在升學或者畢業(yè)之后、工作之前,停頓下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F在泛指在這段時間內,學子通過社會實踐、游歷,體驗社會生活,進一步了解自己,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花費近200萬留學后工資一千多 海歸需加碼積累優(yōu)勢2019-01-11
- 海歸求職越來越難 我們?yōu)槭裁催€要出去留學?2019-01-04
- 海歸入福建:“晉江經驗” 讓海歸豎起大拇指2018-12-03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為爭取華裔選票 澳大利亞政客爭相使用微信2019-04-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