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經瑞士、德國、法國和荷蘭等國的萊茵河是歐洲的一條重要航運通道,每年有數(shù)千萬噸貨物通過萊茵河在各國之間運輸。
今年入夏歐洲持續(xù)的干旱少雨天氣導致萊茵河水位下降,已經嚴重影響航運,也加劇了歐洲的能源危機。
德國官員10日表示,萊茵河的水位在未來幾天可能達到一個較低的臨界值,使沿河運輸包括煤炭和原油在內的貨物越來越困難。
目前萊茵河的水位處于2007年以來的最低值,在部分河段水深已經不足一米,這使得大部分貨船都不能滿載航行,沿河大量工廠企業(yè)因此無法及時足額獲得原材料,生產經營已大受影響。尤其是用于發(fā)電的煤炭運力減少,使本已遭遇能源危機的德國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正常年份下,德國30%的原油、煤炭運輸都依賴內河航運,而內河航運中80%的運輸量都在萊茵河上。
俄烏沖突爆發(fā)后,由于天然氣輸入量大幅減少,德國已恢復了多家燃煤電廠,今年通過萊茵河的煤炭運量原本預計可達4000萬噸,但據(jù)德國運輸與物流協(xié)會估計,萊茵河上的煤炭運量今年只能完成計劃的65%,這將使得德國今冬的能源供應更加緊張。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德國副總理:德國遭遇“最嚴重能源危機”2022-07-29
- 匈牙利宣布進入能源緊急狀態(tài)2022-07-14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韓國首都圈地區(qū)暴雨持續(xù) 已致8人死亡6人失蹤2022-08-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