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原標題:通訊:日本蔦屋圖書公寓:打造一個溫馨的“家”

新華社東京4月22日電

新華社記者馬崢 鄧敏 張夢恬

沐浴在陽光下的柔軟睡墊、在綠色草坪上支起的鮮艷帳篷、嵌入書架里的床鋪……有著世界最美書店之稱的日本蔦屋書店,再次賦予書店一種新的定義,將位于東京新宿的一家分店打造成彌漫著書香和家一般溫馨氣氛的蔦屋圖書公寓。

“我們希望在新宿這樣一個繁忙的街區(qū)給人們提供一個休閑、放松的場所,并且主要針對女性顧客。”蔦屋書店直營部經理御前昌宏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在這里,人們可以邊看書邊享受咖啡和美食,累的時候可以在公共區(qū)域的人造草坪和鮮花中漫步,透過落地飄窗欣賞新宿的街景;如果想要獨處的時光,可以在嵌入書架里的床鋪上看書和休息。

蔦屋圖書公寓共有9層,其中6層專為女性服務,主要擺放美容、時尚和健康等方面的書籍,還有榻榻米、化妝間、按摩椅等設施。

而要享受這一切,一個小時的費用為500日元(約合29元人民幣),12小時的套餐費用為5500日元(約合322元人民幣),另付500日元可以沖澡放松,前臺還銷售可以帶入公寓的啤酒、零食和護膚品等。

御前說,圖書公寓內共有約兩萬本藏書、雜志,其中90%為日文,10%為英文,喜歡的書籍可以買回家繼續(xù)閱讀和收藏。隨著海外游客不斷增多,以后還會增加中文等外文書籍。

御前表示,根據(jù)不同街區(qū)的特點,蔦屋會設計不同感覺的書店,如文藝清新的代官山店、古色古香的京都岡崎店和優(yōu)雅奢華的銀座店等等,而新宿的圖書公寓是蔦屋的最新嘗試,它24小時營業(yè),力圖打造一個像“家”一樣的休憩場所。

據(jù)介紹,從去年12月開張以來,平均每天有約300人、每月有超過一萬人的客流量,得到了許多來自顧客的積極反饋。“雖然是針對女性,但是不少男性上班族也經常光顧書店,他們在這里卸下工作的壓力和負擔,享受美好時光。”

在東京工作的湯澤是第十次來圖書公寓了,她告訴記者,非常喜歡這里的“女性空間”,感覺設計非常漂亮夢幻,比漫畫咖啡店的設備更加完善和舒適。

同為上班族的竹保達是第一次來圖書公寓,他說在社交網站上看到朋友的照片分享,就被深深吸引了,體驗后最喜歡這里巨大的落地窗,可以沐浴在陽光下慢慢享受一個人的閱讀時間。

被評為世界最美的20大書店之一的日本蔦屋書店成立于1983年,名字取自江戶時代日本知名出版人蔦屋重三郎。

在實體書店艱難掙扎的今天,蔦屋書店則逆勢而上,不斷擴大。2003年在六本木書店引進星巴克,打造咖啡讀書廳概念;2011年在代官山開設集商場、餐廳于一體的購物廣場型書店;2013年接手改造武雄市圖書館,讓一個人口僅5萬的小城市創(chuàng)下每年吸引游客超百萬的奇跡……

如今,蔦屋在日本已有超過1400個分店,平均每兩個日本人中有一人擁有其發(fā)行的會員卡T-Card,并且有大約一半日本年輕人光顧蔦屋并在此消費,許多店鋪還成為當?shù)氐某绷鞯貥私ㄖ?/p>

不管日本人生活有多緊張,似乎大家都愿意花時間去蔦屋書店享受和體驗知識的美好。其創(chuàng)始人增田宗昭曾說過,蔦屋的巨大成功來自它的生活提案企劃,方方面面都能夠做到從客戶的角度出發(fā),思考他們缺乏什么、需要什么,但并不只是照著客人的想法走,而是思考如何引導他們去體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所以,蔦屋的每一次創(chuàng)新都會成為商業(yè)和文化界的熱點話題,蔦屋圖書公寓亦是如此。

“我們希望把圖書公寓的風格推廣到京都、大阪等地,但是各個地方的環(huán)境不同,客人們的需求也不同。我們會根據(jù)當?shù)氐那闆r選擇適合客人們的風格,為他們服務,所以請期待我們下一次的創(chuàng)新。”御前說。

責任編輯:金林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以色列釋放90名巴勒斯坦被關押人員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