漚制肥料過程中,需要鏟車不斷翻拌。
工作人員通過看和聞,檢查肥料制作情況。記者 彭怡郡 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彭怡郡)如今已是11月下旬,在廈門這座高顏值的生態(tài)花園之城,街邊綠樹依然生機盎然。這背后可離不開我們的“小功臣”——落葉枯枝。
“小功臣”是如何變廢為寶、滋養(yǎng)綠意的呢?讓我們跟隨它們的“腳步”去看看吧!
粉身碎骨 成有機肥初料
近來,廈門寒風(fēng)漸起,樹木隨風(fēng)而動,落葉多了不少。它們大多落在水泥或柏油路面上,無法腐爛分解。為發(fā)揮落葉以及適時修剪留下的枝葉的作用,廈門市綠化中心建立了一套集中回收處理落葉枯枝、制作有機肥的體系。
位于文屏路的綠化枝葉粉碎廠主要處理市屬道路樹木修剪留下的枝葉。一走進粉碎廠,濃郁的新鮮植物粉末的氣味撲面而來。工作人員介紹,樹木枝葉轉(zhuǎn)化為有機肥的第一步,就是要將其“粉身碎骨”。不同規(guī)格的樹枝經(jīng)分揀送入粉碎機,處理成僅有幾厘米大小的碎屑。過濾、曬干后,它們就成為有機肥的初料。
據(jù)了解,4000立方米的枝葉經(jīng)粉碎后,可得約1300立方米的碎屑。粉碎廠1個月處理的枝葉量約為600車。此后,這些初料被送到苗圃進行下一步的處理。
零落成泥 逐步“蛻變”
配料、翻拌……在位于北站的廈門市綠化中心苗圃,落葉枯枝逐步“蛻變”,成為樹木美容的“營養(yǎng)餐”。
“蛻變”第一步是增加肥力。按照一定配比,在“主菜”落葉枯枝中,加入豬糞、雞糞、豆餅、殼灰等各類“佐料”。混合完成后,需使用“超大型掌勺工具”——鏟車進行充分翻炒,讓“主菜”和“佐料”翻拌均勻。翻炒既要掌握“火候”,也要控制“時間”,基本每半個月到1個月就要翻拌一次,每次大約需要1天半的時間。翻拌過程中,不斷有白煙冒出。
廈門市綠化中心技術(shù)推廣隊隊長沈忠民表示,有機肥的中心溫度有100℃多,在空氣中遇冷形成白煙。為加快腐熟進程,還需根據(jù)情況定期噴水澆淋保持濕度?;旌虾蟮挠袡C肥表層會形成一層板結(jié)“外殼”,如覆膜般緊緊包裹住肥料。即便是暴雨天氣,雨水也不會對肥料溫度造成太大影響。
在熱力和微生物作用下,落葉枯枝“蛻變”需半年到一年時間。在這過程中,工作人員會通過看、摸、聞,時刻檢查有機肥的情況。隨著有機肥的溫度逐步下降,肥料顏色逐漸加深,最終形成黑色粉末,狀如泥土。聞起來沒有異味時,有機肥就“成熟”了。
變廢為寶 滋養(yǎng)城市綠意
使用前,有機肥還要經(jīng)過最后一道工序——人工過篩、細化處理。完成后,它們就可以裝袋“出鍋”了。
沈忠民表示,廈門市綠化中心每年漚制有機肥約3000立方米,主要用于市政道路綠化養(yǎng)護和園林提升工程,為樹木加上一頓頓美容“營養(yǎng)餐”。這些有機肥環(huán)保無異味,富含植物生產(chǎn)的營養(yǎng)成分,在實際使用時廣受好評,每年義務(wù)植樹現(xiàn)場就有它們的身影;在市民綠化節(jié)開幕式、綠色嘉年華等活動上,它們會作為贈品送給熱愛園藝的市民朋友。
責(zé)任編輯:唐秀敏
- 國強鄉(xiāng)鳳山村:貧困戶免費獲得10噸有機肥2018-11-23
- 省市專家到漳州平和縣驗收蜜柚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2018-10-15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大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抵御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廣譜中2021-11-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