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福州90后美女亮相央視火了 在音樂世界里“乘風破浪”

陳曉梅和學生們在一起。

福州晚報記者記者 翁宇民/文 受訪者供圖

18日晚,因為亮相央視大型文化音樂節(jié)目《經典詠流傳》,福州一位90后美女“雙重身份”曝光啦!平日里她是福建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音樂老師陳曉梅,疫情期間“鐵面無私”給學生發(fā)“作業(yè)禮包”的班主任; 在網絡上,她是近年當紅的原創(chuàng)音樂團體“音闕詩聽”的樂手紫格,彈得一手行云流水的古箏,瀟灑至極! 節(jié)目播出后,記者懷著好奇“人肉搜索”了這位在二次元和三次元世界無縫切換的音樂老師,挖出了她的業(yè)余“小秘密”。

“音闕詩聽”很interesting

18日晚播出的《經典詠流傳》,頗受關注的是“音闕詩聽”這個當紅網絡音樂團體在電視鏡頭前第一次合體亮相。

去年,中國風歌曲《芒種》火爆網絡,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翻唱熱潮。《芒種》就是“音闕詩聽”的作品。他們將4首古詩巧妙融入《芒種》的旋律中,歌手與樂手的默契配合,讓詩與音樂奇妙相遇,被形容為演繹出了600多年前詩意醇厚的四季,獲得了撒貝寧、康震、朱丹等人的由衷點贊。

“音闕詩聽”是一個很年輕的原創(chuàng)音樂團體,2016年11月才成立。團體成員來自四面八方,身份也是五花八門。有動物園飼養(yǎng)員,也有醫(yī)學生,這次亮相屏幕的古箏樂手紫格(陳曉梅),則是福建師大附屬小學的音樂老師。雖然年輕,但他們很“火”,2018年11月3日,他們在同一天內獲得國風極樂夜國風音樂人最佳單曲以及流行音樂排行榜最受歡迎國風音樂社團獎項。

亮相《經典詠流傳》,他們還揭開了“音闕詩聽”這個怪怪名字的真實含義。原來,“音闕詩聽”是英文“interesting(有趣的)”的音譯,“音”又指音樂,“闕”指音樂實驗室,“詩”和“聽”,即是詩詞文化與聆聽。

在音樂世界里“乘風破浪”

節(jié)目播出后,“紫格”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她說這期節(jié)目其實錄制于去年11月。而“音闕詩聽”是一個個獨立的網絡音樂人在進行“云合作”。大家在曲、詞、演奏、演唱、后期制作、MV制作、美工、宣傳等方面各施其長,最后通過網絡將各自的作品整合成為完整的作品。她是其中的古箏樂手,平時在線下完成古箏旋律的錄音,再生成音頻上傳給小伙伴們去合成。

在節(jié)目中,他們說,“我們這一群人都是用業(yè)余時間來做音樂。但是我們享受這個快樂的過程,在網絡上快樂地做完音樂之后,回頭褪下所有的光環(huán)做一個普通的人。”

紫格透露,不僅僅有紅遍網絡的《芒種》,“音闕詩聽”還有不少其他人氣作品。最近正火的綜藝節(jié)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就選中了“音闕詩聽”的曲子——《人美路子野》。

福州90后美女亮相央視火了 在音樂世界里“乘風破浪”

《經典詠流傳》視頻截圖,左為陳曉梅。

課余時間混B站的班主任

陳曉梅是一個“不常規(guī)”的小學班主任。在業(yè)余時間里,她熱衷于上B站(嗶哩嗶哩,中國年輕人聚集的文化社區(qū)和視頻平臺)。“工作7年多,玩二次元音樂也有五六年了。”她說,她就是通過在B站上發(fā)布作品,從而結識了不少同好。后來就加入“音闕詩聽”,成為古箏樂手。有時學生也刷B站,還刷到了她發(fā)布的內容,從而發(fā)現了老師的另一個身份——網絡音樂人。

她也是個受學生喜愛的嚴肅老師。今年疫情期間,碰上她的生日。一名學生的智能手表被收了,可還借了別人的賬號上網給她發(fā)生日祝福,說:“祝福來自五班,別疑惑,我就是六年五班的人。”陳曉梅回復:“有被感動到。但是,作業(yè)禮包還是要發(fā)的。”

這期《經典詠流傳》還特地給了一段時間讓紫格作自我介紹。她說,自己是個小學音樂老師,她發(fā)現將傳統(tǒng)文化與流行音樂碰撞在一起,這樣的形式很受學生們歡迎,也有助于他們更有興趣去了解傳統(tǒng)文化,從而愛上經典、傳承經典,“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他們(學生)去了解經典傳統(tǒng)文化,還可以讓他們多背4首古詩詞。”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有福之州 全民惠游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