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央視“3·15”晚會上,測試人臉識別系統安全性的演示讓人“細思恐極”。主持人的演示攻破了人臉識別系統的防線,是否說明這一形式并不可靠?人臉識別系統真的存在安全風險嗎?

刷臉逐漸普及騙子可能鉆空子

人臉識別作為一種新的密碼形式備受推崇,正在一些包含個人隱私信息的軟件、各種支付系統、銀行類軟件等方面普及,刷臉登錄、刷臉開戶、刷臉取款等都已成為現實。

比如,福州從2月20日起在企業(yè)退休人員養(yǎng)老金領取資格認證中采用“人臉識別”技術,在外地或國外居住的企業(yè)退休人員,只要通過手機就可以完成資格認證。目前,福州的部分高端樓盤也已經開通了“刷臉門禁”,利用這種新型的人臉識別系統,業(yè)主刷臉就可進門,不再需要攜帶業(yè)主卡。

隨著刷臉系統的普及,安全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設想一下,以刷臉取款為例,如果廠商考慮不周,一旦有詐騙分子發(fā)現了破解方式,在提前獲取到詐騙對象的‘網銀四大件’(身份證、銀行卡、密碼、手機號)等真實信息情況下,直接通過刷臉無卡取款盜走錢財并非不可能。”360首席科學家、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顏水成表示,目前人臉認證技術尚不能在所有場景下做到非常成熟,尤其是活體檢測的能力還不夠,如使用不當或被惡意利用很可能埋下安全隱患。

據介紹,由于個人信息泄露嚴重,網絡黑市倒賣“網銀四大件”現象屢見不鮮,有人的各種賬戶因此被盜刷。同時,詐騙分子中不乏技術高手,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也逐步向高科技方向發(fā)展。未來刷臉進小區(qū)、刷臉進門可能越來越普及,如果有小偷發(fā)現了人臉識別系統可能存在的漏洞進行惡意利用,潛入公司或居民家中盜竊,后果不堪設想。

多家企業(yè)人臉識別系統被攻破

顏水成表示,對企業(yè)級用戶而言,人臉識別系統被攻破不僅可能造成管理風險和利益損失,還可能間接對企業(yè)服務的用戶造成影響。

據悉,不久前,某打車軟件的人像認證系統被攻破。不法商家以“司機代辦注冊”為名,在網上購得與買家同名同姓的司機身份信息,幫買家注冊軟件。為通過司機人像認證,不法商家根據身份證信息同步在網上購買對應的高清頭像,然后利用一款臉部動畫制作軟件將靜態(tài)人物頭像制成逼真的臉部動態(tài)圖像。當買家用審核通過的賬號密碼登錄打車軟件出現人像驗證提示后,直接將手機對著制作好的動畫人臉,按照語音提示眨眼、張嘴便可順利通過驗證。商家一邊收取買家的注冊費,幫買家違規(guī)注冊網約車司機,另一邊則將買家注冊的號與自己手中的賬號綁定,領取打車軟件給予的獎金福利。原本用來保障用戶乘車安全的人像認證系統,最終形同虛設。

顏水成說:“各商家現階段仍需對人臉識別進行提防,防止人工智能‘快跑’帶來的安全隱患。”

昨日,支付寶相關人士說,支付寶只對當前手機上使用密碼登錄成功過的用戶開放人臉識別,不會出現只通過人臉信息就可在手機上登錄的情況。另外,人臉識別只是支付寶眾多保護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還有其他輔助手段,且不是所有用戶都可以使用人臉識別。任何通過照片或者處理過的動態(tài)照片實現人臉登錄而導致賬戶被盜的,支付寶都會全額賠付。

百度官方微信發(fā)布了一段驗證視頻,結果顯示“通過手機錄一段視頻、一張照片是過不去的,真人可以快速通過”。百度表示,百度的人臉識別技術能準確識別活人與照片,換臉APP、靜態(tài)照片變動態(tài)都沒辦法蒙混過關,哪怕真人錄制的高清視頻也不行。

專家建議別亂發(fā)自拍照

安全專家建議,市民最好不要把自己的證件照、手持身份證的照片、重要證件的照片、自拍照,發(fā)到朋友圈或網絡相冊里,以免被別有用心的人盜取利用。當你使用完這些照片后,應從手機端刪除。如果是打印輸出的文件,請在圖片上寫上“僅用于某某網站服務,最長有效期至某年某月某日”。

同時,將人臉識別當成輔助認證措施,現階段仍然建議使用用戶名、密碼加手機驗證碼或動態(tài)密碼的登錄方式,也就是雙重驗證措施。

對于采用人像識別認證的網絡服務相關單位或企業(yè),則建議升級人像識別認證系統,避免被簡單手段欺騙。

責任編輯:林航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一個收藏家的十年:王帥新書《春風最隨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