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財經頻道>財經新聞
分享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10日電(記者李志浩、顧煜)在有著“戈壁明珠”美譽、氣候干燥少雨的新疆石河子,一片200畝的旱田里齊腰高的水稻郁郁蔥蔥,田間卻無壟無畦也無水,初看讓人誤以為是麥田。低著頭的飽滿稻穗,提醒著人們即將到來的高產。這片稻田就是由新疆天業(yè)節(jié)水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fā)的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

隱藏在稻稈根部的是一塊塊地膜,每塊地膜下都鋪著3根輸水軟管,有若毛細血管,覆蓋12行的水稻。這一膜的阻隔,將蒸汽留在土里,水肥則滴灌到根。

“在我們研發(fā)出這套技術之前,石河子從來都沒有種植過水稻,氣候根本不適合。”地處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年降雨量僅180-270毫米,蒸發(fā)量卻高達1000-1500毫米,干旱是田間的常態(tài)。“但現(xiàn)在我們的水稻平均畝產能夠達到600公斤,高產段可達830公斤,均高于全國平均畝產。”新疆天業(yè)農業(yè)研究所的陳伊峰說。膜下滴灌水稻技術的應用使當?shù)財[脫了氣候的限制,“無中生有”地種上了水稻。

這項于2011年獲得國家專利的“膜下滴灌水稻機械化直播栽培方法”,可謂徹底改變了水稻種植的“水作”傳統(tǒng),全生育期無水層、不起壟,灌溉用水從2000方/畝降到600—700方/畝,節(jié)水60%以上。尤其是直播技術的應用,讓農戶免去育苗和插秧之苦,開動膜下滴灌播種機,播種、鋪膜、鋪滴灌帶一次完成,生產成本每畝降低178元,土地利用率提升了10%。

此外,在新疆著名的“一白一紅”經濟作物——棉花與番茄種植灌溉技術中,石河子采用滴灌丸粒化直播種植與水肥一體化技術,不僅有效提高了產量,還減少了蟲害。

“番茄采用滴灌丸?;辈シN植技術后,產量為8—9噸,比起常規(guī)種植,每畝收益提高50%左右。”項目負責人銀永安介紹。“水肥一體化施肥裝備系統(tǒng)”則可將肥料如同油料一樣運送到農戶地里,確保加肥的精準和均勻,實現(xiàn)資源共享。

“在我們石河子,現(xiàn)在已經很難找到一片田地不用膜下滴灌技術的,我們的水肥一體化也做得很好。”天業(yè)節(jié)水的陳林介紹。上周日,代表著國內微灌領域最高學術水準的全國微灌大會剛剛在石河子落幕,如今起源于這個城市的膜下滴灌技術,已經應用在全國多地,大面積應用于40余種作物種植。根據新疆天業(yè)集團測算,膜下滴灌技術幫助主要大田作物平均增產30%以上。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平安產險漳州中心支公司:火眼識電詐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