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福建 福州 閩南 臺灣 國內(nèi) 國際 娛樂 體育 圖庫 視頻
論壇 房產(chǎn) 創(chuàng)業(yè)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國 交友 婚嫁 親子

      90后大學生貴州旅游 演繹現(xiàn)實版“搭車去柏林”

      “有些事你現(xiàn)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紀錄片中,美籍小伙谷岳和劉暢一路從中國搭車去了柏林。而前幾天,兩個90后大學生用一個大拇指、一張求助單經(jīng)過10個小時的努力,6次成功搭車,從貴陽順利回到了昆明。

      ● 六次搭車 他倆從貴陽回到昆明

      7月30日,云南省玉溪市的兩個90后大三學生鄧婷元和黃河山,在遵義暑期游之后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從貴陽搭車回家。

      7月31日14時許,他們從貴陽火車站乘公交車來到了金關建材市場,隨后徒步走到金關收費站的高速路上,開始搭第一輛車。

      高速路邊,只見阿元伸出右手臂,豎起大拇指,阿山則拿出準備好的搭車牌,一張用黑色粗型中性筆寫的“求搭車”三個大字和畫有一個笑臉的白紙對向路邊,過了大約20分鐘,一個中年男子獨自駕著一輛卡其色小轎車停在了他們旁邊:“你們?nèi)ツ膬喊?”“師傅,你好,我們是云南的大學生,想搭個順風車去清鎮(zhèn),可以嗎?”“恩,我正好過去,上來吧。”隨后,兩個同學興奮地上了第一輛順風車。

      “只能送你們到這兒了,站那兒比較安全?!?0分鐘后,車進入清鎮(zhèn),兩名同學道完謝,師傅離開。

      1個小時就到了第一站,阿山和阿元信心十足,接著豎起大拇指,拿出搭車牌,繼續(xù)搭車去往下一站安順。

      在接下來的8個多小時里,他們成功從清鎮(zhèn)搭上了到達安順的車。在安順,一輛商務車又把他們帶到了鎮(zhèn)寧。而在鎮(zhèn)寧時,一位50歲的東北大爺本要直接從遵義去往興義,但為了能帶上他們,特意繞路去了晴隆。在到達晴隆之后,他們花了兩個小時又搭上一輛旅游出行的家庭車。

      7月31日晚上8點左右,二人到達盤縣,此時二人都已經(jīng)很疲憊了,但只有200公里了。他們一鼓作氣,繼續(xù)伸出拇指,拿出搭車牌,搭上了兩個去昆明給車做保養(yǎng)的年輕小伙的車。

      “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公交了,你們同學家在哪兒?!碑斖?1點半,兩個好心小伙兒將他們送抵同學家,兩人將近600公里的搭車之旅成功落幕。

      8月2日晚上,記者聯(lián)系上阿元和阿山。阿元告訴記者,這次搭車之旅其實是受一個同學從遵義成功搭車回昆明的啟發(fā),加上學生積蓄不多,想節(jié)約錢繼續(xù)旅游,所以出此下策。

      “我周圍有很多喜歡旅游的朋友,都成功搭車旅游過?!卑⒃f,不試試,永遠都不會體驗這個過程。

      ● 學會感恩是他們的最大收獲

      “和不一樣的人出行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卑⒃f,這次搭車之旅,教會她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感恩。

      阿山告訴記者,這次搭車旅行他很感動,覺得生活中好人真的很多。除了一個東北大爺為他們繞路送他們?nèi)デ缏⊥?,在安順去?zhèn)寧的路上,商務車師傅到達目的地后,還親自上路去給他們攔一輛直達昆明的大巴,但由于價格沒談攏,沒能成行,商務車師傅還很失望。而最后一段車的兩個好心小伙還給他們買了水喝。他們還在途中遇見了同樣搭車的背包客,給了他們很大鼓勵。

      “一路上要感謝的好人太多,以后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我們也會盡全力去幫助他人?!卑⒃桶⑸秸f,他們要帶著感恩之心繼續(xù)前行。

      《搭車去柏林》

      2010年2月14日,旅游衛(wèi)視開播的紀錄片,講述了2009年夏天,美籍北京小伙谷岳想去德國柏林看女友,選擇僅僅依靠陌生人幫助,一路“搭便車”的旅行方式,歷經(jīng)1萬6千多公里、13個國家,穿越中國、中亞和歐洲,直到柏林。

      責任編輯:海霞
      ?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峽網(wǎng)(海峽都市報社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
      福建報業(yè)新媒體發(fā)展有限公司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福建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本站由速網(wǎng)科技提供CDN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