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初中畢業(yè)后輟學打工,20歲考入德化一所職高學畫畫,23歲考上四川美術學院。大一結束時,休學回家結婚生子,大二帶著孩子回學校繼續(xù)學習。
她叫黃愛華,28歲,泉州德化人。今年,她從四川美院畢業(yè),一組畢業(yè)作品獲校內(nèi)年展兩項大獎。被老師和同學們稱為“四川美院最勵志媽媽大學生”。
昨日上午11點,海都記者來到了愛華泉州市區(qū)華僑新村的家,她坐在床邊靜靜地整理畫稿,床上,3周歲的兒子騫騫已經(jīng)熟睡。她白白瘦瘦的,講話聲音小小的,牛仔褲,簡單的T恤,留著一頭短發(fā)。她和記者輕聲聊起了她的故事。
哄孩子睡覺后,還要創(chuàng)作、整理畫稿。畢業(yè)回到泉州,這樣的生活還要繼續(xù)
初中輟學 8年后考上四川美院
由于家里窮,2002年,初中畢業(yè)后,15歲的愛華就輟學去打工。5年里,她不僅做過印刷工、售票員,還賣過眼鏡、賣過藥,但由于學歷低,工資也低。
愛華想要多讀點書,于是報了夜校、電大,在網(wǎng)絡上自學。斷斷續(xù)續(xù)的學習,效果并不明顯,于是愛華把心一橫,決定不打工了,一門心思去上學。于是,2007年愛華報考了德化一所職業(yè)高中,學校有一些生活補助,這樣經(jīng)濟壓力會小些。想到自己20歲才讀高中,一定要選個自己擅長的方向讀,于是選擇了學畫畫。
手續(xù)辦好后,愛華才把自己重新讀高中的決定告訴父母。原本父母很高興,但一聽讀的是繪畫,就不讓她讀了,為此還跟父親大吵一架。后來她堅持要讀,父母也就同意她試試。
“我20歲還回去讀書,就不怕別人笑。”開學第一堂英語課,英語老師用英語請班長站起來,5年沒上過學的愛華,愣是沒聽懂,班里安靜得可怕。上課聽不懂,愛華就把初中的課本拿出來背。期末,愛華考了個不錯的成績,父母再也沒提不讓她讀書的事。
高一教愛華畫畫的梁雙升老師,看到了愛華的天賦和潛力。他鼓勵黃愛華考大學,考美術類院校。在梁老師的鼓勵下,2010年,23歲的愛華最終以專業(yè)250分、文化400多分的成績考進四川美術學院。“她很上進,很有潛力,我希望她在溫飽之余繼續(xù)創(chuàng)作。”
創(chuàng)作時,愛華把孩子帶在身邊(黃愛華供圖)
休學一年 回來帶著孩子上學
“丈夫大我5歲,是我在德化賣眼鏡時認識的。”愛華說,考慮到自己23歲才考上大學,畢業(yè)后再結婚生子,工作生活壓力就太大了,于是2011年暑假,大一結束時,她休學一年,回家結婚生孩子。2012年,兒子騫騫出生。丈夫王建煌是船員,常年漂泊在外,婆婆年紀又比較大了。騫騫十個月大時,愛華只好把孩子帶到重慶,和她一起上學。老師同學們都很喜歡騫騫,輪流陪著他玩,自己才有時間專心畫畫或請教老師。
愛華說,看到叔叔阿姨都在畫畫,騫騫也拿起筆在媽媽的畫稿上盡興“創(chuàng)作”。為了拯救畫稿,媽媽拿一塊騫騫夠得著的畫版給他畫。一塊長120厘米、寬50厘米的木板就是騫騫在畫室的床。
騫騫兩周歲時,愛華嘗試著把他送到幼兒園,卻感染了手足口病。孩子需要隔離,她就請假在宿舍照顧。趁孩子睡覺空隙,抓緊到工作室趕作品。眼看期末要交作品,孩子病還沒好,愛華硬背著20多斤的兒子,畫稿、刻銅版、刷畫。
愛華把對兒子的思念繪于筆端,創(chuàng)作了《兒子,我愛你》
畢業(yè)作品 獲校內(nèi)年展兩大獎
有了兒子,愛華還把對兒子的思念繪于筆端,創(chuàng)作了一組《兒子,我愛你》的絲網(wǎng)、木板、印刷畫。畫里,兒子浮在空中,臉上紅彤彤的,小眼睛直盯著媽媽看。畫里看不到媽媽的手,但可以感覺媽媽拖著孩子,在跟孩子玩耍,玩累了,孩子展開雙手,想要媽媽抱。
創(chuàng)作畢業(yè)作品時,愛華以夢想為主題,創(chuàng)作一組7幅畫的銅版畫系列作品《編·織》。其中《編·織——千里獨行》中,畫里左右各坐著一位正在編織的女人,畫的下方散落著一地象棋,中間一條線像是把畫面分為兩部分,又像楚河漢界,把這幅畫連接起來。“棋是殘局,一場博弈里,沒有輸贏。”愛華說,她想表達的是,夢想沒有高低,不可以比較,但需獨自前行。
愛華的這一組作品,在今年學校的畢業(yè)年展中獲得了“周春芽助學基金優(yōu)秀獎”和“康頌杯版畫作品獎”,是80余件作品中唯一獲得兩項大獎的。“我懷孕的時候,沒事就在給孩子織毛衣,作品里有當時的影子。”愛華說,有了孩子,她的畫更溫柔了,充滿善意。
談及未來,愛華說,她想留在泉州,繼續(xù)創(chuàng)作銅版畫,陪孩子健康成長。(海都記者 楊江參 黃謹 實習生 黃曉蓉 文/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