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福建 福州 閩南 臺灣 國內(nèi) 國際 娛樂 體育 圖庫 視頻
論壇 房產(chǎn) 創(chuàng)業(yè)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國 交友 婚嫁 親子

      選什么書給你,我的孩子?

       
      “六一”兒童節(jié)到了,家長又籌劃著給孩子們過個有意義的節(jié)日。對于不少家長來說,送給孩子書籍不失為一個好禮物。

      5月29日,記者在北京圖書大廈看到,兒童讀物區(qū)幾乎占了二樓的“半壁江山”,其中又分為童話類、故事類、科普類、兒童英語等,包羅萬象,此外圖書大廈還專門開設了低幼圖書專區(qū)。

      家長吳女士告訴記者,她經(jīng)常買一些書讀給孩子聽,現(xiàn)在孩子3歲了,家里已經(jīng)有了一、兩百本兒童讀物。在選擇圖書時,她會選擇一些圖片生動、內(nèi)容豐富、故事性強的書籍?!巴ㄟ^聽故事,孩子的表達能力有很大提高,時不時還會說出一些高級詞匯,像個‘小大人’?!彼牢康卣f。

      在北京圖書大廈,工作人員介紹,家長和孩子最喜歡買一些故事內(nèi)容具有創(chuàng)意、插圖精美的書,如《不一樣的卡梅拉》和《窗邊的小豆豆》;不少家長傾向于為孩子購買《從小愛科學·有趣的物理系列》和《幼兒版十萬個為什么》這類科普、益智類的書籍;此外,《植物大戰(zhàn)僵尸·武器秘密故事系列》這類以電腦卡通形象為素材的故事也受到孩子們的追捧。

      不過,面對琳瑯滿目的圖書,還是有很多家長感到茫然。吳女士說:“雖然知道孩子喜歡讀故事,但是給他選哪些故事還是很讓人頭疼的,畢竟書太多了。他喜歡小熊維尼,我就整套整套地給他買,但是可以的話還是想拓寬一下他的視野??破找嬷穷惖模乙苍诼亟o他挑選著,就是不知道哪些適合他,先試著來吧?!?/P>

      中國有34家專業(yè)少兒出版社,國內(nèi)570多家出版社中有520多家爭相出版少兒讀物,每年出版8萬多種兒童讀物,從浩瀚如煙的書海中選擇一份書單確實不是件簡單的事。為了給家長和孩子提供更多的閱讀參考,各種推薦書單,排行榜層出不窮,每年都有不少機構(gòu)和組織出來推薦書目。比如新聞出版總署一般會在“六一”兒童節(jié)前向全國青少年推薦一百本優(yōu)秀圖書,還有各大出版社和報紙雜志也會定期推薦兒童讀物。

      “給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推薦適合的圖書,推薦最好的圖書,是一個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這既要綜合考慮到幼兒不同階段的心理和思維的特點,又要考慮到對故事書、圖畫書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還要考慮到圖書品質(zhì)的水準和閱讀結(jié)構(gòu)的合理性,更要考慮到對孩子生活習慣、想象力、好奇心和興趣的培養(yǎng)和引導等。”著名教育學家、新閱讀研究所名譽所長朱永新教授表示。

      5月26日,新閱讀研究所組織專家研制的“中國幼兒基礎閱讀書目”發(fā)布,再度引起人們對幼兒讀物的關注。這套書目包括40本基礎閱讀書和60本推薦閱讀書,分別按0-3歲、3-4歲、4-5歲、5-7歲四個年齡段推薦,每個年齡段10本基礎書、15本推薦書。據(jù)了解,這套書目推薦的100本圖書是項目組1年內(nèi)翻閱優(yōu)秀童書1萬多種而最終選出的,其中中國原創(chuàng)童書比例達到1/3。書目以圖畫書為主,其中包括認知、兒歌、兒童詩、科普、人文、故事、童話、古詩等多種體裁和題材。

      在“六一”兒童節(jié)之際,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推薦書目的活動,還有由新浪微博《綠茶書情》主編“綠茶”發(fā)起的“6+1”書單推薦,邀請眾多著名的文化人、愛書之人,分別列出“6本推薦給孩子、1本推薦給家長”的書目來。截至5月28日,已有葉兆言、解璽璋、潘采夫、韓松落等50位名人參與活動,多數(shù)是作家,詳細列出了自己認為最適合孩子和家長閱讀的書目。據(jù)統(tǒng)計,目前推薦頻率最高的五本書是:《小王子》、《夏洛的網(wǎng)》、《意大利童話》、《昆蟲記》、《親愛的安德烈》。

      責任編輯:海霞
      ?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峽網(wǎng)(海峽都市報社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
      福建報業(yè)新媒體發(fā)展有限公司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福建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本站由速網(wǎng)科技提供CDN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