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評說
你見過跪著為學生講解題目的老師嗎?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學,一位老師跪著為學生講解題目的照片在微博上被網(wǎng)友紛紛轉發(fā)。這位老師更是被稱為“蘇城最敬業(yè)老師”。(9月29日《揚子晚報》)
照片中,這位身著淡藍色襯衣的外國老師正雙腿跪在地上為一名學生答疑解惑。短短一天,就得到了近百人的轉發(fā)。這位老師也被網(wǎng)友稱為“蘇城最敬業(yè)老師”。
師生席地而坐,不拘身份小節(jié),談盡古今風流,這是多少學子心中的愿景。這位老師隨便找個地方就能和學生交流溝通,和學生打成一片。言行之間透露出的灑脫與專注,可敬可佩。
遺憾的是,欣慰之余,在眾多的回復之中竟然出現(xiàn)了“跪式服務”的蹩腳認識。相信說這話的人也是對教授抱有幾分認可的,但他的認可卻是建立在畸形的“跪式服務”之上的。
將傳道教學置于在庸俗的商業(yè)邏輯之上,以商業(yè)的視角來看待師生關系。老師是服務者,學生是享受服務的主體。這背后的利益邏輯,師生關系便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在“師生關系”淪為赤裸裸的“業(yè)務關系”時,將老師的專注標榜為“跪式服務”,恰好彌合了“討好顧客”的商業(yè)倫理,也算是服務之典范。
雖也算是對老師敬業(yè)的首肯,但卻是建立在倫理偏差之上的。一旦這種邏輯蔓延,必將滋生惡果。教授的可敬之處始終在于其放下身姿教學的灑脫、在于其傳道授業(yè)的意志。怎么能將“跪式服務”帽子扣在其頭上?本來,“跪”字體現(xiàn)的就是對封建等級觀念的畸形留戀。在封建時代,仆人和主人是人身依附關系,仆人沒有獨立的人身權,只有對主人唯命是從才能活下去。因而,“跪禮”是體現(xiàn)出身份的不平等和封建性的等級觀念。
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跪禮早應被鞠躬、握手所取代,除了在寺廟燒香拜佛和長輩喪禮上還能見到這種大禮。而這里重提“跪禮”,實質是思維停留在過去時代的僵化表現(xiàn),也是完全和時代發(fā)展脫節(jié)的觀點。
也相信這位老師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跪著的,更未曾想到被拍下放到網(wǎng)上,還被人認為他在行“跪拜服務”。據(jù)該校工作人員介紹,這位老師為了能讓學生聽得清楚,高個子的他在那個特殊的位置站著或蹲著都不方便,索性就直接跪在地上開講了。專注教學,放下身段,甚至忘乎身處何地,卻被部分人標榜為“跪式服務”,蹩腳之處,令人痛心。
師道尊嚴,老師地位之神圣,古已確之。從帝王將相,到軍閥地主,無不對其禮讓三分。老師的威嚴代表的是育人的絕對威嚴。學生與老師進行無障礙交流,以至于不顧跪姿,更具有傳道解惑的典范意義。豈能注入“跪式服務”謬種?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