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考試季,有一部分學生正奔波在各地忙著面試、準備材料。他們就是那些準備在中學期間去國外留學的孩子。與去國外讀大學的學生不同,這些孩子大多未成年,沒什么社會經(jīng)驗,父母為了送他們出國付出了昂貴的學費;同時,國外的高中教育雖然沒有國內高考壓力,但課業(yè)其實并不輕松。于是,課業(yè)和生活兩大壓力,使許多從小就沒離開過父母的小留學生們適應不良,產(chǎn)生了許多問題。今天的故事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高一留學生,她的經(jīng)歷,或許對那些正打算留學的家長和孩子,會有些借鑒。
案例
“陽光神童”意氣風發(fā)留學去
我今年17歲,原本應該在國內某個高中讀高一,可前不久我卻躲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宿舍里蒙頭痛哭。當時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見到爸爸媽媽和以前的同學了,而新的老師和同學,我也不想見。終于,我的狀況讓學校知道了,結果“被回國”了……
從小,我就被認為是一個智力超群的女孩,不用付出太多的努力,班里的頭把交椅就一定是我的。我自認長得也頗過得去,由于經(jīng)常騎自行車外出野游,皮膚曬成了健康的小麥色,被周圍人賦予了“陽光神童”的美譽。我很喜歡這個綽號。本來嘛,做一個只會讀書的書呆子一向不是我的目標,又會讀書、又會生活才是我的追求。爸爸、媽媽對我寄予了厚望,我也沒感受到多大的壓力,以我平日的水準,出人頭地并非遙不可及。我對學習很有興趣,因為我喜歡那種得到第一時的成就感,也喜歡被別人用嫉妒的眼光熱辣辣地盯著,每當這個時候我總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剛被加冕的女王。
我所在的城市雖然不大,但大家都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這兩年聽到、看到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將孩子早早地送出國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受周圍環(huán)境影響,爸爸媽媽在我初二結束時就問我,要不要也去國外完成高中學業(yè),然后順理成章地挑一所合適的大學繼續(xù)深造?我的回答當然是“好”,能去一個陌生的國度、接受更棒的教育、接觸到更多的人和知識,這是多么地充滿誘惑啊!
爸媽見到我選擇了留學,就開始四處行動著手安排我出國。其實我早盤算好了,先去讀美國排名前100位的高中,然后再選一個常春藤名校深造,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學貫中西的精英人物。爸媽很支持我的想法,雖然我們家不算很富裕,而美國排名前100的高中大部分都是私立的,學費非常昂貴,可他們還是咬牙湊出了巨額學費。在經(jīng)過漫長而復雜的申請、面試、簽證等階段后,初三的暑假,我來到了夢中的美國?;叵氘敃r,我是多么躊躇滿志、意氣風發(fā)呀。
學習上,我越來越感覺吃力
我一直聽說,中國的基礎教育是世界領先的,我以為,至少在課業(yè)上,自己是沒有問題的,而成功申請到留學名額也證明了這點,不是嗎?所以,我從不認為自己在學習上會有什么障礙??墒聦嵃l(fā)現(xiàn),原來不是。剛開學我就遇到了困難——選課。美國的高中是選課制的,只要在畢業(yè)時修完所有的學分就行,至于每年修什么課程由學生自己看著辦,完全沒有老師指導。可是天哪,我怎么知道選什么課程?在我的概念中,學習不一直都是老師說什么、學生學什么嗎?對此,遠在國內的父母也幫不了我,而周圍的同學和老師也不愿幫我,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我的事情,別人不方便插手。于是,在不確定與惶恐中我安慰自己:“沒事的,你成績一向很好,選什么都能讀下來的?!本瓦@樣,我七七八八地選了一些原來在國內還挺擅長的科目,并且在課程的深度上也選擇了中上級別。
我當時覺得自己已經(jīng)很保守了,要知道在國內我可一直都是全班第一的,現(xiàn)在只選個中上難度的科目來讀應該不成問題吧?可是讀了一星期,就發(fā)現(xiàn)不對勁了。首先是語言,雖然我英語沒大問題,但用英語來聽課和思考的速度,顯然跟不上老師講解的速度,為此我不得不花更多時間啃書本。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那些科目的程度很深、也很難,以國內初中的文化基礎很難在沒有任何外力幫助下順利修完學分。更要命的是,每天都有大量的回家作業(yè),而這些作業(yè)不僅僅是做題,還包括了查資料、做實踐、表明自己的論點等等,而這些都沒有標準答案可循,需要學生綜合自己的所學和能力交出答卷。這下我徹底懵了,一直聽說國外的學習是如何如何的輕松,國內學習中等的學生去了國外后是如何的出類拔萃……可我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離“出類拔萃”越來越遠,我每天需要擔心的居然是,能不能完成作業(yè)、會不會得到差評,“第一”好像已是前世的回憶。
生活上,我被排斥在同學之外
另一個讓我不適應的地方在課外。由于我申請的高中排名非??壳?,云集了來自美國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孩子,他們從小受過非常良好的教育,這種教育遠遠不只是學業(yè)上的,而是全方位的??梢赃@么說,這些孩子都能文能武,每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體育和文藝科目??蓪男≈恢匾晹?shù)理化、忽略其他一切與考試無關的我來說,課外興趣和愛好幾乎是空白。雖然在國內,我經(jīng)常以全面發(fā)展為榮,可僅僅是發(fā)展了一下,并不精通,更不會以學習數(shù)理化的精神來學習那些在國內的學生看來聊以怡情的東西。對什么都不會的我,美國的同學報以克制但驚訝的眼光,這種眼光生生地把我隔離在他們的世界之外。
學習上跟得吃力、生活上處于邊緣,我的壓力越來越大。我不想認輸,那么千里迢迢地來到美國,不是來做墊底的,我要做“第一”!可是為什么我明明已經(jīng)很努力了,作業(yè)還是完不成,考試還是通不過,那些該死的體育、樂器、藝術類課程統(tǒng)統(tǒng)跟不上?甚至去跑個馬拉松,別人都正正常常的,唯獨我卻因暈厥要被送到校醫(yī)療站?這真是恥辱!為什么我到了美國成了弱者!
我想不通,覺得周圍人都看不起我,于是越來越封閉自己,整天把自己關在宿舍里發(fā)呆。我經(jīng)常在深夜獨自跑去學校的操場默默流淚,開始拒絕做一切作業(yè),對偶爾表示關心的同學置之不理。最后,我甚至拒絕繼續(xù)學習,整節(jié)整節(jié)地曠課,偷偷地買回大瓶的烈性酒把自己灌醉,躲在被子里抽泣。終于有一天校方找到我,建議我休學一段時間來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和情緒。就這樣,崩潰的我被送回了國……
解碼
青春期孩子特別在乎集體認同
高中時期的孩子正處于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青春期,在心理學中我們稱之為 “自我同一性期”,是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們開始進行自我社會角色的定位,常常會思考諸如:“別人是如何看待我的? ”“老師和同學喜歡我,接納我嗎? ”“我在這個團體中的地位如何,是領導者,還是一個小跟班?”等等問題。我們會發(fā)現(xiàn),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表達都會觸動到他們的內心,因此,在這個階段,他們特別需要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集體。如果在“自我認知”和“社會(集體)認知”之間不一致,那么很容易產(chǎn)生懷疑、否定、疑惑等情緒和心理問題。
讓我們來看看本文中的孩子。她正處于十六七歲,獨自一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由于語言、文化、成長經(jīng)歷的迥異,很難一下子找到一個有歸屬感的團體,會經(jīng)歷很長一段游離于主流社交圈的“隔離時期”,而這種隔離恰恰是青春期的孩子難以忍受的,他們很可能無法完成“自我認知”與“社會認知”的整合統(tǒng)一,會變得自卑、膽怯,無法正確評估自身的價值,行為處事易走極端,甚至會因太過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而交友不慎。
另外,一些家長和學生認為,中國的教育是最呆板、最苦的,而西方的教育都是寓教于樂的。其實這是一個認知誤區(qū)。放眼世界,任何精英教育都是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區(qū)別只是國內不少教育者關注的是數(shù)理化成績,而國外更關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如果不經(jīng)過詳盡的事先了解而貿然選擇留學之路,那無疑把孩子丟到了一個因教育訴求不一致而導致的激烈矛盾沖突中,孩子可能無所適從,自我效能感會受到重創(chuàng)。
支招
實地了解后重新設目標
由于本文中的女孩情緒處于崩潰階段,并伴有明顯的抑郁癥狀,所以要以治療抑郁癥狀為先。在情緒初步穩(wěn)定后,開始著手重塑女孩嚴重受損的自我效能感,恢復她久違的自信心。這需要通過幫助她重設長期和近期的人生目標、學習目標來逐步完成。
針對女孩因差異過大的環(huán)境而引起的適應障礙,則需與女孩一起將遇到的所有問題進行羅列和梳理,并對由這些問題引起的相應情緒進行適當?shù)男?。讓她在情緒得到舒緩的前提下,理智地、充滿信心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當然,還有一項工作是必須做的,就是實事求是地了解國外學校的學習要求和程度,對即將要面對的學業(yè)做到心里有底,而不是盲目地以國內的標準去選擇國外的課程,這種雙重標準會帶來原則性的選擇錯誤。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