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福建 福州 閩南 臺灣 國內 國際 娛樂 體育 圖庫 視頻
論壇 房產 創(chuàng)業(yè)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國 交友 婚嫁 親子

      幼兒師范生源質量急劇下降師資成學前教育最大短板

      學前教育不僅缺老師,更缺培養(yǎng)老師的學校

      幼教師資面臨“現實大考”

      師資緊缺成學前教育最大“短板”

      濰坊幼教特教師范學校,最近再一次上演了用人單位瘋搶畢業(yè)生的場面。為了能搶到幾名畢業(yè)生,山東省昌樂縣府機關幼兒園早早就趕到了學校,但依舊一無所獲?!邦w粒無收”的遠不止他們一家,山東銀座集團英才幼兒園等也都空手而歸。

      師資緊缺,已經成為目前國內大多數幼兒園面臨的最嚴峻問題?!稑犯唤逃芯吭?010~2011年中國學前教育發(fā)展報告》相關數據顯示:

      北京市:未來3年需專任幼兒園教師3.6萬人,而目前只有2.14萬人,缺口1.46萬人。

      湖南?。耗壳霸趫@幼兒數約142萬人,需21.3萬名幼師。但目前全省在職幼師總數不到4.8萬人,缺口達16.5萬人。

      湖北省:每年有近6000名學生學幼師專業(yè),但幼師隊伍缺口近8萬人,幼教師資嚴重匱乏。

      重慶市:目前專業(yè)幼師有1.6萬余人,但由于師資缺乏,市幼兒園目前師生比為1∶38,幼教缺口亦達上萬人。

      “師資缺乏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崩ǚ▋和逃龣C構總裁葛文偉說。經常與幼兒園打交道的他發(fā)現,目前最缺老師的是兩類幼兒園:一類是集團幼兒園,由于加速建設新園所和擴張規(guī)模,目前的師資缺口很大。但相較這種“成長的煩惱”,自身規(guī)模比較小的公辦和民辦園,情況更糟。由于自身條件有限,這類幼兒園根本挑不到幼師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而更加小的個體園所連進門挑選畢業(yè)生的機會都沒有。

      現實如此,未來的情況更不樂觀。

      在日前舉辦的“新挑戰(zhàn)、新征程——學前師資培訓之路”園長院長高峰論壇上,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原國家副總督學郭福昌列舉的一組數字表明,這個巨大的缺口,在未來10年的時間內,似乎都很難填上: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規(guī)定,到2020年,學前兒童毛入園率將達到75%,入園兒童將從2009年的2600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4000萬人。按每個班30個孩子計算,這意味著未來10年將新增47萬個班,按每個班要配備“兩教一?!?兩名教師、一名保育員——編者注)推算,未來10年需要新增140萬教職工,這還沒有考慮自然減員的情況。

      種種跡象表明,師資緊缺正在成為制約我國學前教育發(fā)展的最大短板。

      幼兒師范生源質量在急劇下降

      “每年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進入幼師隊伍的人數,與流出的幼師人數基本相等,這樣幼師奇缺的狀況永遠改變不了?!焙显狸柺薪逃忠晃回撠熑苏f。

      幼教師資隊伍不穩(wěn)的背后,其實是待遇、編制、職業(yè)發(fā)展等一系列現實的問題。

      “幼兒老師的工資水平實在太低了?!敝袊鴮W前教育研究會理事王化敏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北京,一名普通幼兒園教師的月工資收入也僅有2000多元,“勞動和所得不匹配”造成愿意當幼師的人越來越少,不得已,以每個月兩三百元的價格用實習生充當老師,已經成了很多幼兒園的權宜之計。

      “幼兒教師平均薪水達不到最低工資標準?!焙笔嶒炗變簬煼秾W校校長周宗清強調。根據他的觀察,工資水平直接關系到幼兒教師的穩(wěn)定性,收入高的幼兒教師穩(wěn)定性強,反之流失率就高。

      除了收入還有編制問題。

      北京海淀區(qū)一所著名高校的校辦幼兒園,目前有60多名教師,但只有二三十個有編制。

      這并非個案。北京市政協委員的一次相關調研發(fā)現,2008年北京全市在崗幼兒教師1.8萬多人中,具有事業(yè)編制的教師僅為7543人。

      工資低,物質生活沒有保障;而沒有編制,沒保障的不僅是生活,還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除了收入上的差別外,心理上的壓力,也會在沒有編制的幼師中,劃出一道紅線,導致沒有編制的幼師難以安心?!遍L沙市一家公辦幼兒園的園長坦言。

      待遇、編制,加上令人迷茫的職業(yè)前景,導致幼師行業(yè)人才流動率高、幼師隊伍不穩(wěn)定,幼師行業(yè)成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今年兩會期間,曾有一位在師范學院擔任院領導的政協委員公開表示,自己學院幼兒師資班培養(yǎng)的學生,很多畢業(yè)沒幾年就轉行了。葛文偉進一步印證了這位委員的話:“在幼師行業(yè),一個人要能留三年,太難了。”

      隊伍不穩(wěn),教師素質自然難以保證。

      教育部師范司副司長宋永剛在論壇上回憶起了“美妙的中師時代”,那時候,中師有“三好”:生源好、培養(yǎng)好、養(yǎng)成氛圍好。

      對那個幼師的黃金年代,王化敏的感受更直接,“那時候招的學生中考分數都得上重點線,當幼兒教師的女孩都特別好找對象?!?/P>

      時隔一二十年,情況已經有天壤之別。

      曾經作為中堅力量的“中師”被逐步取消,五年一貫制的培養(yǎng)體系被打破,幼兒師范學校無法從初中畢業(yè)生中選生源,只有高中畢業(yè)沒有出路的學生才會無奈選讀幼師學校,這一切直接導致了生源質量急劇下滑。

      而編制問題,更讓一些原來學習不錯、希望獲得干部身份、“吃國家飯”的農村孩子放棄了讀幼師學校,加劇了生源的惡化。一些幼師學校校長忍不住大聲疾呼:“不是我培養(yǎng)不出優(yōu)秀的師資,是我的生源有問題?!?/P>

      這三年是一場“現實的大考”

      去年,伴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出臺,學前教育得到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空前關注。

      去年年底,國務院頒布了促進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國十條”,其中的第三條,專門針對師資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隨后,各地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當地的3年學前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

      不少業(yè)內人士認為,按照政府的既定計劃逐步推進,從長遠看,幼教師資問題會逐步得到改善。但具體落實起來,依然有一些現實問題需要考慮。

      比如,“國十條”要求加快建設教師隊伍,但目前國內并沒有那么多培訓幼兒教師的學校,且?guī)熧Y結構也不盡合理。據宋永剛介紹,2010年全國培養(yǎng)本科層次的幼兒教師院校有169所,當年畢業(yè)生5086人;???83所,畢業(yè)生2.62萬人;中專(中職)2299所,中師幼師179所,畢業(yè)生一年有20萬。這些畢業(yè)生中有相當部分并沒有從事幼教行業(yè)。

      退一步講,就算現有學校全力擴招,學生也要3年之后才能畢業(yè),遠水解不了近渴,這3年的教師缺口又如何彌補?

      有業(yè)內人士提出,雖然“國十條”提到了“公開招聘具備條件的畢業(yè)生充實幼兒教師隊伍。中小學富余教師經培訓合格后可轉入學前教育”等多種補充幼教師資的途徑,但這些措施能解燃眉之急嗎?用什么樣的方法來保證在這種應急情況下培養(yǎng)的教師質量呢?3年的系統培養(yǎng)和幾個月的速成培訓,質量的高下顯而易見。如果教師質量不能保證,即便大量的錢投進去了,漂亮的園所也建起來了,恐怕3年后也只能低水平地實現既定目標。

      隨之而來的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這幾年會有不少院校緊急上馬幼師專業(yè),但幾年之后,當我們的硬件軟件都跟上了,生育高峰也過了,會不會又出現師資剩余?

      “最難熬的,恐怕就是目前這3年?!备鹞膫⑦@3年稱為幼教界一場“現實的大考”。如何熬過這3年?葛文偉非常贊成從社會人群中招募人員充實幼師隊伍,但他也承認,如何保證人員質量,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此外,對于如何擴大學前教育師資隊伍,他還有四條建議:一、取消對非專業(yè)人員報考幼兒教師的戶籍限制;二、延緩老教師的退休時間,老教師經驗豐富,如果身體條件允許可以發(fā)揮余熱;三、目前2000多所師專畢業(yè)的學生,只有20%的人擁有教師資格證書,可以出臺一些措施調動這一部分人的積極性;四、引入第三方的力量,比如一些民間的幼師培訓機構,共同渡過難關。

      責任編輯:海霞
      ?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峽網(海峽都市報社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
      福建報業(yè)新媒體發(fā)展有限公司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福建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本站由速網科技提供CDN技術支持